[发明专利]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0818.7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1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华;董罕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
主分类号: | G09B9/12 | 分类号: | G09B9/12;B64F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高泉生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流 线圈 原理 舰载 机电 弹射 装置 | ||
1.一种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弹射管道、设置在弹射管道内的磁性部件、磁性部件通过连接杆连接置于弹射管道外并可放置舰载机的可移动部件、用于固定弹射管道并可作为舰载机起飞平台的支架座,连接杆和磁性部件的长度不小于弹射管道长度,所述弹射管道包括多个能加速弹射管道内磁性部件的动力线圈、一个可拦截磁性部件运动的阻尼线圈、多个设置在所述各个线圈之间并且口径和线圈骨架内圆适配的小管套以及在所述线圈和小管套外起保护作用的大管套;在弹射管道的初始端以一个放置磁性部件的小管套开始,发射端设置阻尼线圈,每个动力线圈的线头都连接可变换电流方向用于吸推弹射管道内磁性部件的直流电电源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弹射器主要用于教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舰载机为木制舰载机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中间设置凹槽,卡住弹射管道的大管套,使支架座的平台上表面不高于骨架内壁边缘,在弹射管道前留出不小于可移动部件加上连接杆长度的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中间设置凹槽,凹槽的深度和宽度能使弹射管道的大管套全部放入,支架座的平台上表面和弹射管道的上边缘齐平,并在弹射管道前开设细凹槽,作为连接杆的运行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电源转换装置为在线圈的线头上装有可被磁性部件吸住的金属头,金属头伸出小管套外,并连接一个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另一端固定于小管套上,使得金属头顶住设置于大管套内表面的通直流电源负极的金属触点;在金属头下面的小管套上,设有通直流电源正极的金属触点,此金属触点设置在弹射管道中的磁性部件通过时能正好吸住金属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弹片的弹力小于磁性部件吸金属头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部件为一个永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部件为一设有轮子的平板车或一个平板托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个直流线圈原理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源为蓄电池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未经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8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