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抗CO2/H2S腐蚀无缝集输管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0911.8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强;谭谆礼;张忠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0 | 分类号: | C22C38/50;C22C38/48;C22C38/46;C22C38/42;F16L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co sub 腐蚀 无缝 集输管 线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输管线管,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腐蚀性原油或天然气的高强度、抗CO2/H2S腐蚀无缝集输管线管。
背景技术
由于集输管线管输送的介质是未经脱盐、脱水和脱硫处理的原油或天然气,因而一般除要求集输管线管具有相应的强度、冲击性能和焊接性能之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抗H2S/CO2腐蚀性能。在集输管线管领域,日本钢铁企业有很多代表性的产品值得我们借鉴。从具体产品来看,抗CO2腐蚀集输管线管以住友的1-12Cr系列无缝集输管线管较具有代表性,其产品均采用了超低C+Mn+Cr+Mo+Nb+V+Ti的成分设计体系,同时上述产品均具有一定的抗H2S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在抗H2S-CO2腐蚀无缝集输管线管领域则以川崎0-1Cr抗H2S-CO2腐蚀集输管线管较具有代表性,其成份体系为超低C+1.5%Mn+0.3-1%Cr+0.02Nb+Ti+V。
日本发明JP6336639和JP8269623阐述了一种低Cr抗H2S/CO2腐蚀集输管线管,这种管线管不仅具有一定的抗CO2腐蚀性能,同时还通过了NACE-TM0284所规定的抗HIC性能检验。然而0.25~1%Cr含量对钢种的抗CO2腐蚀和抗点蚀性能贡献极为有限,其抗CO2腐蚀和抗点蚀性能仅相对于普通碳钢有所提高,一般国内均将此成份体系的钢种归为抗HIC集输管线管。在日益苛刻的油气田服役环境中这类钢种很难满足用户抗H2S/CO2腐蚀的双重要求。
日本发明JP55158253、JP55158255、JP55158255公开了住友金属开发的Cr含量从1%直至12%的一系列抗CO2腐蚀集输管线管,该系列抗腐蚀集输管线管不仅具有良好的抗CO2腐蚀性能,同时还通过了在40℃、含有50ppmH2S和180-1000ppm不等的CO2的、5%NaCl溶液中的四点弯曲试验。然而,API-5L标准推荐NACE-TM0284抗HIC检验和NACE-TM0177恒载荷检验方法试验温度均为24±3℃,同时以上述两标准均规定以常压H2S气体不间断通入使溶液中H2S浓度达到饱和,此时溶液中H2S浓度一般在2500~3000ppm;可见上述钢种的抗H2S检验较之标准规定要宽松很多,因此从严格意义讲,并不能将该系列钢种归为抗硫化物应力开裂或抗HIC钢种;此外该系列专利还认为Cu的加入会降低抗CO2腐蚀性能,这显然与Cu能够促进具有保护性的腐蚀产物膜形成的共识相悖;同时,JP55158255所述钢种未能充分考虑高Cr钢的焊接性能;最后,该系列专利所述钢种添加了Co、Zr等贵金属元素以改善抗腐蚀性能和焊接热影响区韧性,这将使得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CO2/H2S腐蚀无缝集输管线管,兼具优良的抗CO2腐蚀性能、抗含H2S介质硫化物应力开裂(即SSC)和氢致开裂(HIC)以及优良焊接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抗CO2/H2S腐蚀无缝集输管线管,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01~0.1%、Si 0.1~0.5%、Mn 0.1~1%、P≤0.02%、S≤0.003%、Cr 1.0~7.0%、Mo 0.1~2%、Cu 0.1~0.5%、0.05≤Ni≤0.75Cu、Al 0.01~0.1%、Nb≤0.1%、V≤0.1%、Ti≤0.1%、稀土元素0.01%~0.1%,其余为Fe;
其中:CEpcm≤0.50,CEIIW≤1.60,
CE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
CE II W=C+Mn/6+(Cr+Mo+V)/5+(Ni+Cu)/15。
在本发明无缝集输管线管成分设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0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对材料进行机械加工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冷却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