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1071.7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顺川;高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G01L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粘贴 型振弦式 钢筋 应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测试仪器领域,涉及振弦式应变计、轴力计领域,尤其 一种测量钢筋、锚杆的应力应变的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谐振原理设计的振弦式钢筋应变计测量钢筋应变是广泛采用的方 法。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使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大幅提高了 测量精度和实用性。这类应变计设计简单,能够满足一定的工程测量需要。但是 有如下不足之处:
(1)传统的钢筋应变计(应力计)外形为圆柱形,使用时需要截断锚杆、钢筋, 将其焊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在截断部位,测量时随着外力的变化,应变计直接受 到应力作用,所以安装较为复杂。
(2)这类钢筋应变计使用时需要截断锚杆、钢筋,破坏了钢筋和锚杆的完整 性,降低了锚杆、钢筋的强度。
(3)此类钢筋应变计与锚杆、钢筋连接的部位,由于钢筋与应变计截面尺寸 不一致及安装要求的限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应变计测量结果与锚杆、钢 筋受到的实际应力产生误差,降低了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应变计的不足,根据谐振原理设计出能 够测量钢筋轴向应变的应变计,并且加工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表面粘贴 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该应变计由上部 腔室,下部腔室,信号拾取装置和信号传输系统构成;
其中,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所述信号拾取装置由金属贴片,振弦支架,振弦和振弦夹紧装置构成;所述 振弦通过振弦夹紧装置固定在振弦支架上,所述振弦支架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 金属贴片的上表面中轴线位置上,所述金属贴片与所述下部腔室的底部固接;
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包括由线圈,导线连接件,电流线和线圈铁芯构成;所述 线圈和线圈铁芯固定在上部腔室中,线圈顶部安装有导线连接件,线圈通过导线 连接件与电流线连接。
所述金属贴片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弧形。
所述上部腔室和所述下部腔室的外层设有橡胶套,避免了外部砂浆或混凝土 等结构变形对应变计的挤压,使测得的钢筋应变及轴力的精度较高。
所述上部腔室设有屏蔽线,用于屏蔽外部磁场干扰。屏蔽线与上部腔室直接 连接,外部杂散电磁场通过金属的上部腔室传导至屏蔽线,从而保护传感器内部 的微弱电磁场不受外界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用于测量时直接粘 贴在钢筋或锚杆表面,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钢筋,不需要截断锚杆、钢筋,同时 可减小或避免周边砂浆或混凝土等结构变形对其产生的影响,可准确测量钢筋或 锚杆的变形、受力状态;而且本发明型加工、使用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应变计上下腔室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线连接件详图。
图中:
1.钢筋 8.屏蔽线
2.金属贴片 9.线圈铁芯
3′.上部腔室 10.振弦
3.下部腔室 11.振弦夹紧装置
4.振弦支架 12.橡胶套
5.线圈 13.粘结剂
6.导线连接件 40.螺纹
7.电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表面粘贴型振弦式钢筋应变计,该应变计包 括上部腔室3′,下部腔室3,信号拾取装置和信号传输系统组成;
其中,信号拾取装置由金属贴片2,振弦支架4,振弦10和振弦夹紧装置 11构成;振弦10通过振弦夹紧装置11固定在振弦支架4上,振弦支架4沿长 度方向固定在金属贴片2的上表面中轴线位置上,金属贴片2固接在下部腔室3 的底部;金属贴片2的下表面通过粘结剂13与钢筋1粘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角度差分的表面形状精确重构方法
- 下一篇:蒸发传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