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养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1762.7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安国;胡杰;李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构件 快速 养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工程领域快速提升混凝土强度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早期强度的提升、以及对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质量的监测,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制品是指应用于土建工程中、在预制厂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各类梁、板、柱、桩等构件以及砖、砌块、墙板等墙体材料,因设备周转效率以及工期要求,大多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促凝,以提高其早期强度,传统蒸压养护工艺因升温不均匀,易造成较大的温度应力,大多必须进行分阶段升温,因而升温速度缓慢,工效较低。
现场浇筑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领域,对现场浇筑混凝土质量的监控一般是随工程进度预留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28天后,通过试压获知现场混凝土强度质量,该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因实际工程进度已大幅超前(目前的建筑施工速度一般为7天1层,28天后4层已经结束),对此类工程事故处理非常棘手,补强加固难度大、费用高,投资方难以接受。
此外,各类水泥、混凝土实验室在开展多参数实验或者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常需大量试配),采用常规养护,周期长、耗时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快速、高效提升混凝土早期强度,缩短养护时间的混凝土构件快速养护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养护方法,其特点是:将尚未凝结硬化的混凝土试块或构件置于压力容器中,向压力容器中充入高温水蒸汽,排气1分钟,排出压力容器中的氮气和氧气,然后利用微波加热器对混凝土试块或构件进行均匀加热,同时继续向压力容器内充入高温水蒸汽,使压力容器内形成高温高压饱和蒸汽,加热过程中,控制试块或构件的温度小于压力容器内饱和蒸汽的温度,且温差在5℃以内,以防止混凝土试块或构件中的水分散失,直至试块或构件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150-175℃,这个升温过程为15-30分钟,在目标温度下养护1-2小时,关闭微波加热器,通过喷淋降温至容器内外压力平衡,打开压力容器,取出试块或构件,完成养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微波复合蒸压养护技术促凝混凝土快速促凝,节省时间:2-3小时即可养护完毕,达到蒸压养护48小时的效果,达到自然养护28天的效果,用于改进混凝土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规的蒸养工艺,较传统蒸压养护技术效率大幅提升;用于现拌或现浇混凝土性能快速测定,能够在工程现场混凝土未凝结硬化之前确定其强度质量,较常规做法能大幅提前对现场混凝土质量测控;用于实验室对各类混凝土强度快速测试,用以缩短实验 周期,提高混凝土强度试配的效率。混凝土试块或构件内外同步加热:没有温度自应力,试块或构件养护效果好。节省能耗:时间短,养护装置散热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养护方法,将尚未凝结硬化的混凝土试块或构件置于压力容器中,向压力容器中充入高温水蒸汽,排气1分钟,排出压力容器中的氮气和氧气,然后利用微波加热器对混凝土试块或构件进行均匀加热,同时继续向压力容器内充入水蒸汽,使压力容器内形成高温高压饱和蒸汽,加热过程中,控制试块或构件的温度小于压力容器内饱和蒸汽的温度,且温差在5℃以内,防止混凝土试块或构件中的水分散失,直至试块或构件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150-175℃,这个升温过程为15-30分钟,在目标温度下养护1-2小时,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制品快速硬化,达到养护目标。关闭微波加热器,通过喷淋降温至容器内外压力平衡,打开压力容器,取出试块或构件,完成养护。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用于改进混凝土制品、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规的蒸养工艺,较传统蒸压养护技术效率大幅提升;也可用于现拌或现浇混凝土性能快速测定,能够在工程现场混凝土未凝结硬化之前确定其强度质量,较常规做法能大幅提前对现场混凝土质量测控;还可用于实验室对各类混凝土强度快速测试,用以缩短实验周期,提高混凝土强度试配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软性隐形眼镜的模子
- 下一篇:陶瓷薄砖坯体的转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