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1931.7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晓龙 |
主分类号: | B01D69/08 | 分类号: | B01D69/08;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30025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形状结构的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离膜按其形状分,有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管式膜组件分为内管式和外管式,在膜制备时,将膜材料涂覆在支撑管的外周或内周壁上,管式膜组件装填密度低,设备体积庞大。平板膜组件分为板框式和卷式,由于膜材料自身强度问题,在膜基材中都必须有支撑体,在膜制备时,将膜材料涂覆在无纺布等基体支撑材料上。中空纤维膜组件在单位体积内的膜装填密度最大,在强度方面属于自支撑材料,因此中空纤维膜在使用中的最大问题是膜丝强度问题。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膜生物反应器中,使用平板膜时,装填密度低,并且不能采取反向清洗方式,使用中空纤维膜时,虽然设备体积小,造价低,但易发生膜丝根部破损、膜丝缠绕导致的局部受力破损和膜丝积泥板结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结合平板膜与中空纤维膜的优点,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膜形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分离膜为有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每片条状膜中至少有一排平行排布的中空孔。每排中空孔的数量为2~100个,中空孔内径为0.1~3mm。
膜材料中埋有增强筋线。
条状膜的中空孔可为多层,层数为1~20。
条状膜外形为平直状。
条状膜外形为圆弧状。
分离膜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或聚丙烯腈等
本发明膜的形状为有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膜的断面截面积较大,因而可以解决中空纤维膜丝根部摆动造成的破损、膜丝细因而易发生缠绕导致的局部受力破损等问题,防止中空纤维膜丝的积泥板结现象,可以采用中空纤维膜常用的空气清洗和反洗方式。与圆形的七孔膜或四孔膜相比,膜的外表面接触面积更大。
本发明新型结构的优点是:
1、类似中空纤维膜的自支撑结构,无须平板膜的无纺布等支撑体,因而可以采用反洗方式,并且,膜组件装填密度大于平板膜。
2、可以制备内压式和外压式条状膜。
3、膜的断面面积大,抗拉强力大于中空纤维膜。
4、在制备膜组件时,条状膜片有一定刚度,膜片之间容易均匀排布,克服了由于中空纤维膜丝细导致的容易膜丝缠绕问题,同时,有利于在使用时,使气体和液体在膜片周围均匀分布,克服中空纤维膜丝在使用中的膜丝粘连积泥问题。
5、可以采用溶液相转移方法和熔融挤出方法等常规制膜方法,制备容易。
6、可以在膜片中埋置筋线,类似钢筋水泥预制板原理,进一步增加分离膜的机械强度。
7、条状物体表面积大于圆形,增加过滤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条状分离膜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有加筋的增强型条状分离膜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有多层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条状膜的制膜喷口制膜液出口结构示意图,直接挤出片状成膜物料;
图5为本发明条状膜的制膜喷口制膜液出口结构示意图。圆环形制膜喷口挤出圆柱状成膜物料后,再使圆柱状成膜物料溶合或熔合,形成条片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新型结构的膜形状,分离膜形状为有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每片条状膜中,至少有一排平行排布的中空孔,每排中空孔数量为2~100个,中空孔内径为0.1~3mm。膜材料中可以埋有增强筋线。中空孔可以为多层,层数可以为1~20。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类似中空纤维纺丝机的设备来制备有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将纺丝喷头改为带有插入管的专用制膜喷口。根据需要的中空孔平行排布数量、层数和增强筋线,加工专用的制膜喷口。将成膜材料从制膜喷口挤出,定型,制备出有中空孔的条状分离膜。
条状膜成形方法:可以从条状制膜喷口直接挤出片状成膜物料,也可以从类似中空纤维膜的圆环形制膜喷口挤出圆柱状成膜物料后,再使圆柱状成膜物料溶合或熔合,形成条片状。
本发明适用的分离膜材料包括:成膜材料可以为常用的聚偏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
本发明的成膜机理是:可以采用溶液相转移方法、热致相转移方法、熔
融挤出方法等常用中空纤维膜的成膜机理。
图1为条状分离膜断面结构示意图,成膜材料2内形成有中空孔部分1。每片条状膜中至少有一排平行排布的中空孔,每排中空孔数量为2~100个,中空孔内径为0.1~3mm。条状膜外形可以为平直状(如图1上半部分)或圆弧状(如图1下半部分),圆弧状可以增加膜片的外表面接触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晓龙,未经吕晓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藻絮凝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 下一篇:皮肤保护组合物和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