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043.7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诚;张齐治;何庆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手机 操作系统 加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逐渐从单一的语音通话、短信业务功能扩展为具有各种多媒体娱乐功能的个人信息处理移动终端。一方面,人手两部或几部手机变得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手机成为时尚的电子消费产品,加快了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而不同的手机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给用户带来极差的体验效果:不仅要频繁地适应不同手机平台的操作系统环境,而且要重复地在不同的手机平台上建立自己的个性环境(如安装自己喜欢的软件等)。
当前,已经可在大容量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IM上存储手机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个性操作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更换手机所带来的麻烦。但由于受到通用串行总线USB传输速率的限制,手机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卡SIM上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将SIM卡上的手机操作系统读取到手机自身的工作存储器RAM上运行的过程比较缓慢,使得手机每次开机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加载操作系统,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以降低由于USB传输速率的限制带来的手机加载存储于SIM卡上的操作系统花费过长时间的影响,提高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包括:
在用户身份识别卡存储手机操作系统,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文件分为可缓存文件和不可缓存文件;
手机加载操作系统时,若为首次加载,则先将所述可缓存文件存储在手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从用户身份识别卡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可缓存文件;若为后续时候进行加载,则直接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从用户身份识别卡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可缓存文件。
另外,手机加载操作系统时,还可包括:
判断手机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与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从用户身份识别卡中更新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可缓存文件。
其中,所述判断手机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与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是否一致可根据手机操作系统可缓存文件的关联信息来判定。
另外,还包括:
确定要更新可缓存文件的不经常修改文件时,首先更新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的不经常修改文件,在更新成功后才更新用户身份识别卡上的不经常修改文件的关联信息,继而更新手机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不经常修改文件及相应的关联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将用户身份识别卡中存储的手机操作系统文件分为可缓存文件和不可缓存文件;手机加载操作系统时,若为首次加载,则先将所述可缓存文件存储在手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从用户身份识别卡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可缓存文件;若为后续时候进行加载,则直接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从用户身份识别卡加载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可缓存文件。使手机只需一次通过SIM卡上的USB接口读取存储于SIM卡上的操作系统的可缓存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USB传输速率的限制带来的手机加载存储于SIM卡上的操作系统花费过长时间的影响,提高了存储有手机操作系统的大容量SIM卡的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读写特性,将手机操作系统划分为不可修改文件,不经常修改文件,经常修改文件,可以保护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和系统程序不受文件操作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也有助于病毒的防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中对手机操作系统文件进行划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现手机操作系统加载的方法中对不经常修改文件进行更新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杀菌食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液晶配向剂、液晶配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