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2883.3 | 申请日: | 201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0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龙文;杨靖;王渭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2 | 分类号: | H02M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低 效率 整流 模块电源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 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系统内需要根据负载配置多个整流模块,这些整流模块的工作效率也 直接影响到电源系统的效率,进而影响电源系统的能耗。近年来随着高效率整 流模块的推出,单个高效率整流模块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多个高效率 整流模块组成的高效率电源系统效率自然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高效率 整流模块在成本及售价上都很高,这严重影响了高效率电源系统和高效率整流 模块的销售,从而制约了高效率电源系统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高效率电源系统的上述成本高的 缺陷,提供一种将高效率整流模块与低效率整流模块相结合的电源系统以及控 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 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高效率整流模块与低效率整流模块相结合,并 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来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的控制方 法,所述电源系统包括多个整流模块,所述多个整流模块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 效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整流模块的效率从高到低为其设置优先级,并 根据负载控制需要数量的整流模块工作,并控制剩余整流模块休眠;
所述根据负载控制需要数量的整流模块工作包括:
S1、控制高优先级的整流模块作为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先投入工作, 转步骤S2;
S2、判断所述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数是否满足负载,是则根据负载选 择需要数量的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工作,否则控制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全 部投入工作并转步骤S3;
S3、将所述当前优先级的下一级整流模块作为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 转步骤S2;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轮转工作操作:根据整流模块工作时间,选择与工作 的所述整流模块同一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定期轮转工作;该轮转工作操作为根据 负载情况投入需要的高效率整流模块工作数,或者为考虑备份原则至少投入一 定数量的高效率整流模块工作数。
在本发明所述的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 还包括烘干操作:定期控制休眠的整流模块工作预定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所述电 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之相连的多个整流模块,所述多个整流模块至少 具有两种不同的效率,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整流模块的效率从高到低为其设 置优先级,并根据负载控制需要数量的整流模块工作,以及控制剩余整流模块 休眠;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高优先级的整流模块作为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先投 入工作;
判断选择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数是否满足负载,是 则根据负载选择需要数量的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工作,否则通知控制单元控 制当前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全部投入工作并调用调整单元;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优先级的下一级整流模块调整为当前优先 级的整流模块,并调用所述判断选择单元执行判断步骤;
所述控制模块还执行轮转工作操作:根据整流模块工作时间,选择与工作 的所述整流模块同一优先级的整流模块定期轮转工作;该轮转工作操作为根据 负载情况投入需要的高效率整流模块工作数,或者为考虑备份原则至少投入一 定数量的高效率整流模块工作数。
在本发明所述的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中,所述控制模块还执行烘干 操作:控制休眠的整流模块工作预定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还提供了另一种高低效率整流模块电源系统,包 括:控制模块以及与之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一效率整流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效率 整流模块,所述第一效率整流模块的工作效率高于所述第二效率整流模块,所 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负载控制所述第一效率整流模块和第二效率整流模块工 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纺丝成型设备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喷气织机后梁调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