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2909.4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1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侯贵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H01R4/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源装置一般包括一个外壳、一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电源电路及一个电源线。该电源线一般焊接至该电源电路。当电源线或者电源电路损坏而需要更换时,需拆焊及重新焊接该电源线。另外,当电源电路的结构模组化,只需更换电源电路中的某个模组,便能使整个电源电路适用于不同的电源规格(如,从连接单相三线电源更变为连接三相五线电源)时,需更换电源线,也涉及到拆焊及重新焊接电源线,而拆焊及焊接过程均较繁琐。传统的电源装置还有另一种形式,其包括一个连接至该电源电路的端子台,该端子台设置在外壳之外,该电源线通过连接至该端子台而连接至该电源电路。此种方法方便了电源线的更换,然而,由于端子台外露,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源线更换方便、使用安全的电源装置。
一种电源装置,其包括一个外壳、一个电源电路、一个电源线及一个端子台。该电源电路及端子台设置在该外壳内,且该端子台连接至该电源电路。该外壳开设有一个通孔,该电源线穿过该通孔连接至该端子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的电源线通过端子台与电源电路连接,电源线更换方便。端子台设置在外壳内,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源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外壳 100
壳体 102
第一表面 102a
第二表面 102b
盖板 104
承载凹槽 106
底面 108
第一螺孔 110
第二螺孔 112
通孔 114
第三螺孔 116
电源电路 200
端子台 300
绝缘壳 302
固定螺孔 302a
凹槽 302b
接触件 304
连接螺孔 304a
连接螺钉 306
电缆固定头 400
本体 402
第一端 402a
第二端 402b
开口 402c
固定件 404
连接螺母 406
压迫件 408
圆管端 408a
尖端 408b
电源线 5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10包括一个外壳100、一个电源电路200、一个端子台300、一个电缆固定头400、一个电源线500。
外壳100包括一个方形的壳体102及一个盖板104。壳体10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且连接的第一表面102a及第二表面102b。第一表面102a开设有一个承载凹槽106,承载凹槽106包括一个平行第一表面102a的底面108,底面108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110。第一表面102a上位于承载凹槽106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螺孔112。第二表面102b上开设有一个连通至承载凹槽106的通孔114。盖板104略大于承载凹槽106,用于覆盖承载凹槽106,其对应第一螺孔110的位置上开设有两个第三螺孔116,盖板104通过第二螺孔112及第三螺孔116由两个螺钉(图未标)螺合至壳体102上,以覆盖承载凹槽106,从而形成一个能容纳端子台300的承载空间(图未标)。
端子台300包括一个绝缘壳302,三个接触件304及三个连接螺钉306。绝缘壳302由绝缘材料(如塑料)制成,其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的固定螺孔302a,及位于绝缘壳302中部的三个互不连通的凹槽302b,凹槽302b的形状与接触件304的形状相匹配。接触件304由导电材料(如铜)制成,其中间开设有一个连接螺孔304a,连接螺孔304a与连接螺钉306相匹配。接触件304的一端固定在凹槽302b中,另一端延伸至绝缘壳302之外,并连接至设置在外壳100之内的电源电路200。端子台300通过固定螺孔302a及第一螺孔110由两个螺钉螺合至壳体102的底面108上,以固定在外壳100的承载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2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控制面板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