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及脱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3336.7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山;郭键;刘发强;齐国庆;赵保全;刘光武;刘光利;罗凯;许世龙;梁宝锋;王卫东;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茵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滴滤塔 脱臭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包括塔体(1)、进气管(2)、塔内气体分布器(3)、循环液槽(4),循环液泵(5)、循环进液管(6)、循环液体分布器(7)、排气管(8),塔体(1)内分别填装上、中、下三段填料,每段填料上方都设置循环液体分布器(7),塔体(1)下部设有塔内气体分布器(3),塔内气体分布器(3)与进气管(2)连接,塔体(1)内的循环液体分布器(7)通过循环进液管(6)和循环液泵(5)连通到循环液槽(4),其特征在于上段和中段填料的下方分别设有循环液体收集盘(9),循环液体收集盘(9)通过塔体(1)外侧的循环液体导出管(10),连通到循环液槽(4),循环液体收集盘(9)上分别设有多个气体分布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分布管的管口距离循环液体收集盘表面的高度为30~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液体收集盘可与塔体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再安装入塔内,并与塔壁密封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营养液槽(12),通过营养液泵(13)将营养液输入到循环液槽(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液槽(4)中设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上设有多个曝气头(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塔体内分三段填装上、中、下三段填料,下段填装粒径均匀的陶粒填料,上段和中段均填装上下两层组合填料,其中上层为粒径均匀的半软性塑料填料,下层为粒径均匀的陶粒填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段和中段组合填料的上下两层填料高度比值为2~8∶1~4。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滴滤塔脱臭装置进行脱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气从进气管进入塔内气体分布器,气体均匀进入塔体的下部,依次通过下、中、上三段填料,在中段和上段经循环液体收集盘上的气体分布管,使下段填料处理后的恶臭气体进行进一步均匀分布,最后从排气管排出;循环液泵将循环液由循环液槽抽出,分三股通过循环进液管进入塔体中,经循环液体分布器均匀分布后分别从上、中、下三段填料上方流下,上段和中段填料层流下的循环液通过循环液体收集盘收集后,经过循环液体导出管排入循环液槽,下段填料层流下的循环液直接流入循环液槽,根据循环液组成变化,及时开启营养液泵,将营养液槽中的营养液打入循环液槽,调整循环液槽中营养元素的比例,试验过程开启鼓风机,经曝气管,通过曝气头,连续给循环液槽曝气,使循环液槽中的微生物始终处于好样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3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