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且轻量的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3339.0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金荣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熊传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支撑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应用氧氮碳共渗(Oxynitrocarburizing)工序代替现有的镀硬质铬工序能够实现高强度和轻量化且耐腐蚀性优良的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用头枕支撑对用于保护司机及乘客的头部免受冲击的头枕提供支撑,且能够在汽车的座位上侧以一定的高度调节头枕。
图1为一般的头枕支撑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现有的头枕支撑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就此进行具体的说明,头枕支撑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即,对直径为7mm~15mm的钢棒料或直径为7mm~15mm、厚度为1mm~3mm的钢管进行切断(S10),对卡槽(1)以及两个前端(2)进行锥面加工(S20),然后,经过折弯过程形成弯曲部(3)(S30),然后实施镀硬质铬以使镀层的厚度达到10μm的程度(S40),从而制造产品。
这种现有的头枕支撑,以简易加工为目的,由于使用SM20C相当的强度较低的材料,因而车辆相撞时可能因弯曲或破损而威胁到乘车者的安全。尽管使用直径较大的材料能够解决这种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但却面临着材料费用增加以及重量增加的问题。
对于以提高耐磨损性以及耐腐蚀性为目的而实施的镀硬质铬,在镀铬完成后,虽然铬金属不是限制对象,但工序中或废水处理过程中将产生6价铬从而引起大气或水质的污染。另外在工序中进行多次水洗过程这样的工序比较复杂,即使水洗后6价铬也依然残留在产品的表面,特别是管的内部,不易进行水洗,残留的6价铬将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限制对象。另外,其色相只能提供银白色的单一色相,所以产品的外观比较单调。
为代替有害的6价铬而使用3价铬的镀硬质铬工序被开发出来,但是,镀3价铬由于在镀液中积聚不纯物而导致镀液不稳定,所以会导致各产品品质产生偏差,且耐腐蚀性低。而且,色相为暗灰色,没有6价铬那样的光泽,生产费用与6价铬相比是其2~3倍,基于这些方面,尽管镀3价铬正在推进商用化但在生产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3价铬以及6价铬在电镀中产生的氢扩散到产品内部,车辆发生撞击时,由于氢的易碎性而发生的破损致使其不能保护乘坐者。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头枕支撑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因镀硬质铬工序中产生的6价铬而使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还存在因强度较低、撞击时氢的易碎性可能发生破损或弯曲、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所以,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不仅能够通过高强度来实现撞击时乘坐者的安全且工序中没有公害物质排放、制造工序不污染环境,而且该制造方法还能够实现耐腐蚀性提高、轻量化并能够呈现多种颜色以提高美感。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在下述说明中阐述,并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很好地理解。
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轻量的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切断棒材或管状的头枕支撑用的材料后,对卡槽和两个前端进行加工;
(b)对经历了上述(a)步骤的材料实施氧氮碳共渗热处理工序;
(c)对经历了上述(b)步骤的材料实施表面机械加工;以及
(d)折弯经历了上述(c)步骤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d)步骤之后,还包括:实施用于形成彩色氧化层的氧化热处理的步骤。
另外,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d)步骤之后,还包括:实施树脂涂层处理的步骤。
而且,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上述用于形成彩色氧化层的氧化热处理步骤之后,还包括:对上述材料实施树脂涂层处理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的头枕支撑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头枕支撑制造方法的程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高强度且轻量的头枕支撑的制造方法的程序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中,将直径为7mm~15mm的钢棒料或直径为7mm~15mm、厚度为1mm~3mm的钢管切割成预定的长度,对卡槽以及两个前端进行加工并对该材料实施氧氮碳共渗热处理工序。
然后,实施磨光(Buff)、抛光(Polishing)、擦光(Lapping)等表面机械加工,然后进行折弯,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树脂涂层或折弯后根据需要只实施氧化处理、或氧化处理后实施树脂涂层。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东亚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