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转印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3465.6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4;B29C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转印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转印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内转印注塑是一种同步完成注塑部件成型与表面装饰的制程,所要转印的装饰图案预先以印刷或蒸镀等方式形成于一转印薄膜上,然后将转印薄膜置于公模与母模之间,合模后将塑料注入模具内,以成型一塑料部件,并同时将装饰图案转印至该塑料部件表面,待塑料固化后将该塑料部件顶出,即形成具有装饰图案的塑料部件。
一种现有的模内转印注塑模具,包括母模、压合板以及公模。压合板与母模之间可容置一转印薄膜,且压合板可压持转印薄膜。该母模、该压合板与该公模可共同形成一型腔,当塑料填满该型腔而形成一塑料部件时,该转印薄膜上的装饰图案可转印至该塑料部件。为使转印薄膜易于贴附至母模的模穴内壁,母模还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排气孔,并采用排气装置通过该排气孔将型腔内的部分气体抽出,以形成负压将转印薄膜向母模表面吸附。然而,现有的模内转印注塑模具仍存在吸气速度较慢,转印薄膜易产生褶皱且排气孔易堵塞等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小转印薄膜的褶皱,使转印薄膜均匀贴附于母模表面的模内转印注塑模具。
一种模内转印注塑模具,包括母模、压合板、公模以及排气装置,压合板与母模之间可容置一转印薄膜,且压合板可压持转印薄膜,该母模与该公模可共同形成一型腔,当塑料材料填满该型腔而形成塑料部件时,该转印薄膜上的装饰图案可转印至该塑料部件。该母模开设有与该型腔相连通的排气孔,该排气孔内固定设置有排气件。该排气件开设有与该型腔及排气孔相连通的抽气孔,该排气装置与该排气孔相连接将该型腔内的气体抽出,以将转印薄膜向母模表面吸附。
上述模内转印注塑模具在排气孔中设置排气件,在不改变原有母模结构的基础上,可分流气流、增强气压吸附力并提高吸附速度,使转印薄膜均匀贴附于母模表面,并可减小转印薄膜的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模内转印注塑模具在开模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模内转印注塑模具在合模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