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勺型结构的低损耗微带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3468.X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昌;刘海文;沈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1P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损耗 微带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勺形结构的低损耗微带滤波器,属微波传输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增,使得无线通信的发展更为迅速, 而滤波器则是移动通信产品中必备的高频组件,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分隔频率, 即,通过一些频率的信号而阻断另一些频率的信号。理想的滤波器特性应当是 通带频段无衰减而在衰减频段内衰减无穷大,通带到衰减频段的过渡应当尽可 能的陡峭,此外由于许多无线通信产品均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所 以要求滤波器所占面积亦应相应较小。如何在兼顾滤波器的效能的前提下,同 时将滤波器所占的面积减小乃当今滤波器设计的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和提供一种体积 小、损耗低的微带滤波器,用于移动通信产品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设计一种勺型结构的低损耗微带滤波器,设置在一基板上,所述微带滤波 器由一个带有勺形耦合微带线的输入端、一个带有勺形耦合微带线的输出端、 两个勺形结构谐振器耦合而成对称的勺型谐振器结构,勺形结构输入端用于馈 入电磁波信号,勺形结构输出端用于馈出电磁波信号,两勺形结构谐振器通过 缝隙分别与输入、输出端耦合,两勺形结构谐振器的自由末端通过缝隙相互耦 合。
图3所示为本发明勺型结构的低损耗微带滤波器的结构图。其中,(1)为 勺形结构输入端,(2)为勺形结构输入端上的勺形耦合微带线(第一勺形耦合 微带线);(8)为勺形结构输出端,(7)为勺形结构输出端上的勺形耦合微带线 (第二勺形耦合微带线);(4)为第一勺形谐振器,(6)为第二勺形谐振器,(4) 和(6)的形状、长度、宽度都相同,两勺形谐振器(4)、(6)的自由末端通过 缝隙(5)相互耦合;第一勺形谐振器(4)与第一勺形耦合微带线(2)通过缝 隙(3)耦合,第二勺形谐振器(6)与第二勺形耦合微带线(7)通过与(3) 相同的缝隙耦合,输入端(1)以及输出端(8)为所述带通滤波器的50欧姆匹 配阻抗。
由于采用该对称勺型结构带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高次谐波,且本发 明不仅所占面积小,且在通带频段内具有低损耗,在衰减频段具有高损耗,在 带通频率和截止频率范围间形成很陡的“过渡坡”,因而性能优良,易于集成, 在密集的集成电路中使用方便。
本发明适用于微波传输,尤其适合在密集的集成电路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勺形结构谐振器的结构图;
图2为勺形结构输入输出端的结构图;
图3为采用勺形结构的低损耗带通滤波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图号为:(1)为勺形输入端;(2)为第一勺形耦合微带线;(3)为勺 形耦合微带线与勺形谐振器之间的间隙宽度;(4)为第一勺形谐振器;(5)为 两勺形谐振器之间的缝隙宽度;(6)为第二勺形谐振器;(7)为第二勺形耦合 微带线;(8)为勺形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施例将勺形结构的低损耗带通滤波器设置在介电常数为4.5的介质基板 上,本实施例由由一个勺形结构输入端(1)、一个勺形结构输出端(2)、两个 勺形结构谐振器(4)、(6)耦合而成。
勺形结构输入端(1)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勺形结构输入端(2)用于馈 出电磁波信号,勺形结构输入端(1)以及勺形结构输出端(2)同时为带通滤 波器的50欧姆阻抗匹配。
第一勺形耦合微带线(2)通过缝隙(3)耦合到第一勺形谐振器(4),两 勺形谐振器(4)、(6)的自由末端通过缝隙(5)相互耦合,且(4)和(6)的 形状、长度以及宽度相同,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弯折的勺形结构,可在不影响 性能的前提下缩小其所占面积,利用较少的传输线来产生较大的衰减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谐振器(4)与第二谐振器(6)的长度均为其共振波 长的二分之一,输入端(1)和输出端(8)为系统阻抗,其长度可在设计时自 由选取,其宽度为2mm,耦合微带线的宽度为1mm,谐振器的宽度为0.8mm,缝隙 3的宽度为0.2mm,缝隙5的宽度为0.64mm。
本实施方式中,该带通滤波器在通带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插入损耗接近于0, 且在通带外产生两传输零点,可以增强带通滤波器对于衰减频段的噪声进行有 效压抑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4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本蟳早繁苗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融冰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