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3599.8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扬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扬根 |
主分类号: | G01F11/20 | 分类号: | G01F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曾晓芒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气体 转子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业燃气计量仪表,特别是涉及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商业计量仪表中,气体涡轮流量计和气体腰轮流量计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主要是技术成熟,也有国家标准,但国内厂家生产的质量不是很稳定,现在还是以进口或国内组装为主,价格也是很高,对于气体涡轮流量计,其最小口径为DN50mm,小流量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餐饮企业及工矿、学校的食堂和茶水炉的燃气用户使用的计量流量计大多只好花高价安装气体腰轮流量计,气体腰轮流量计的主要结构如下:包括壳体,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计数器,壳体内部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内固定有两个转子,两个转子在气体的推动下在空腔内转动,计数器的驱动轴与转子轴连接后用来计数,虽然技术成熟,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转子加工难度非常巨大,目前国内还没有厂家能生产出等同国外厂家品质的产品,由于加工难度大,价格昂贵,从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气体腰轮流量计易卡、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维护成本也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容易,成本低,测量精度高,且重复性和可靠性好的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计数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转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包括转子和支承轴,转子由支承轴固定在空腔内,转子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叶片,相邻的两个叶片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计量腔,从进气口进入计量腔的气体由于压差推动所述转子转动并使气体从出气口排出。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一端面。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可设置在壳体对称端面。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空腔内且在叶轮和壳体内壁之间设有流体流向改向器,流体流向改向器的入口端与进气口相连通,流体流向改向器的出口端与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计量腔由相邻的两个叶片与所述流体流向改向器的内壁形成。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流体流向改向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形成一角度。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叶片顶端与流体流向改向器内壁的间距为0.1-2mm。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叶片均匀分布在转子的外圆周表面上。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叶片顶端与壳体内壁的间距为0.1-2mm。
本发明的一种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所述叶轮上设置的叶片数量为6片。
本发明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的有益效果为:该流量计结构简单,无磨损可免维护,体积小、测量精确度高,且重复性、可靠性、线性好,加工容易,价格便宜,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本发明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叶轮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本发明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发明的容积式气体转子流量计,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计数器(图中未示出),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5,空腔5与所述进气口2和出气口3相连通,空腔5内设置有转子总成6,转子总成6包括转子61、支承轴62和叶片63,转子61由支承轴62固定在空腔5内,转子61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匀布置有6个叶片63,叶片63的顶端与壳体1的壳体内壁的间距为0.2mm,相邻的两个叶片63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计量腔7,从进气口2进入计量腔7的气体推动转子61转动并使气体从出气口3排出。
实施例2
参见图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进气口2和出气口3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空腔5内且在转子总成6和壳体1内壁之间固定有流体流向改向器4,流体流向改向器4的入口端41与进气口2相连通,流体流向改向器4的出口端42与出气口3相连通,流体流向改向器4的入口端41和出口端42形成一角度,计量腔7’由相邻的两个叶片63与流体流向改向器4的内壁形成,叶片63顶端与流体流向改向器4的壳体内壁的间距为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扬根,未经林扬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3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