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274.3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国书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计算机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携带使用之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输入装置”是计算机接口设备的指向装置,使用者可以用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移动、选取、产生菜单、卷页、画线、手写...等功能。一般的计算机输入装置都是放置在平面的桌上使用,使用者的手腕也是放置在桌面上。
习知的LCD(液晶显示器)触控板、手指触控手写板、笔式手写板、鼠标感应式数字板,均为其中一种计算机输入装置,其大体上是一个扁平状的板体,但都必须放置在桌面上使用;惟,在部分特殊的场合,例如计算机配合投影机进行工作简报时,将“计算机输入装置”限制在桌面上操作便显得十分不方便;又,携带笔记型计算机出门在外,在没有适当的桌子可供使用时,操作“计算机输入装置”如数字手写板、鼠标也不容易。习知的“计算机输入装置”虽然可以允许离开桌面使用,例如无线手写板,但是并不容易用手握住,且容易摔落地面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让使用者不需要依赖桌子也能方便操作的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具有一扁平的板体,该板体可以和计算机主机产生讯号交互传送或接收,使用者可以在该板体上操作,以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功能;所述板体上设有可供至少一手指穿过的贯穿孔,该贯穿孔在该板体的位置,系使该至少一手指穿过该贯穿孔后,能让其余手指与手掌对所述板体产生撑托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系供姆指穿过。
作为优选,所述贯穿孔系位于该板体接近边缘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板体上有一LCD触控板。所述LCD触控板可为电容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或电阻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或电磁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或光学式液晶显示装置,或声波式液晶显示装置。
进一步,所述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可为一种手指触控手写板。所述手指触控手写板可为电容感应式,或电阻感应式,或光学式,或声波式。
进一步,所述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亦可为一种笔式手写板。所述笔式手写板可为电容感应式,或电阻感应式,或电磁感应式,或光学式,或声波式。
进一步,所述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亦可为一种鼠标感应式板体。所述鼠标感应式板体为电磁感应式,或电容感应式,或光学式,或声波式。
通过本发明,使使用者无需依赖桌子而可以悬空并随身携带使用来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移动、选取、产生菜单、卷页、画线、手写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之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之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为一种LCD触控板之使用方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之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为一种手指触控式手写板之使用方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之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为一种笔式手写板之使用方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之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为一种鼠标感应式数字板之使用方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
10-板体
11-贯穿孔
2-LCD触控板
3-光学笔
4-鼠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1,可以采用任何一种适当的材质制造成扁平状的板体10,该板体10是被设计为能和计算机产生无线讯号发射与接收,并具有无线手写板或无线触控板功能的装置。
在接近板体10边缘的适当位置则设置可供至少使用者一手指穿过的贯穿孔11;较佳者,该贯穿孔11可专供使用者的姆指穿过,并使姆指的根部支承在贯穿孔11的边缘。藉此结构,使用者将一手的姆指由下往上穿过该贯穿孔11后,得以使其余四根手指与手掌对板体10产生撑托作用,让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1不需要放置在桌面上,藉此,使用者可以一手拿着该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1,另一手在该板体以手、笔或是鼠标于其上操作。
如图2所示,当该无线计算机输入装置是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板体10上设有一LCD触控板12,使用者可以一手托持该板体10,另一手的手指在LCD触控板2上操作。所述LCD触控板,可以是电容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电阻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或电磁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国书,未经郑国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