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传真机传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5528.1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樊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晓青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H04N1/32;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传真机 传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计算机图象处理、编码、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传真技术获得了极速的发展,无论从速度还是精度也出现飞速发展,这极大的方便了用户。随着传真设备的普及,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果,如公司、保密机关、政府的机密文件等被非法传真出去,给国家、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对具有传真功能的设备进行控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传真机对承载介质的表面信息、隐藏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传真件的内容由设置的用户权限来决定,即得到的传真件内容因人而不同,对有些承载介质可做到无法传真,这种方法目前还未有先例。本发明就是提供了一种控制传真机中传真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控制传真机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真机中设置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在需要传真的承载介质局部区域上以编码方式埋入传真控制信息、限定权限信息、隐藏信息三种信息一体的信息,或在承载介质局部区域上以编码方式埋入传真控制信息、限定权限信息,隐藏信息在承载介质局部区域或全部有效区域以编码方式埋入隐藏信息;传真时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图象摄取模块摄取承载介质局部区域为图象数据,该图象数据经过识别模块识别出传真控制信息、限定权限信息,传真控制信息及限定权限信息与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对应的个人权限信息比较来决定传真机的传真结果,并在传真机中记录或在承载介质上打印传真的个人信息、传真的时间、埋藏内容、资料编号。
传真机输入个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按扭键输入个人信息方法。
传真机输入个人信息的方法包括用卡输入个人信息方法。
传真机输入个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指纹、声纹、掌纹人体特征输入个人信息方法。
传真机中的图象摄取模块是指能获取承载介质局部区域为图象数据的模块,包括扫描仪、摄像头、照相机。
扫描仪是能扫描承载介质局部区域为图象数据的各种光谱扫描仪包括紫外光扫描仪、红外光扫描仪、普通扫描仪。
该传真机包括记录及自身输出个人信息、传真的份数、传真的时间、埋藏内容,传真机编号、资料编号。
个人信息包括密码、人体特征、签名、各种卡信息。
承载介质上埋入传真控制信息、权限信息、隐藏信息包括用条形码、二维码、多维码或其他编码方式表示。
识别模块包括布置在图象摄取模块中、单独为一个模块或与传真机核心控制模块有机结合。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由于对传真机中的传真功能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使资料的传真不再是很随便的事情。使得由于传真机的普及应用带来的承载介质上信息泛滥、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
限定权限信息为承载介质允许传真的限定条件信息,如保密等级等。
隐藏信息为文字、图形、图象等电子文档在承载介质的表述,是与控制传真无关的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承载介质上数据信息埋入过程;
图2传真机传真过程;
图3记录有传真控制信息、权限信息、隐藏信息二维码的承载介质;
图4记录有传真控制信息、权限信息的二维码及背景有隐藏信息的承载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一、传真机中设置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
在传真机中设置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职务等,个人权限信息包括该人允许传真资料的范围等,比如该人能够传真NO.12345编号和机密级资料。
保存在传真机中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的输入方法。(1)用按键方式输入,即通过在传真机中设置按扭键来输入用户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2)用IC卡、射频卡、磁卡等卡输入用户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3)指纹、声纹、掌纹等人体特征作为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4)通过在承载介质上隐藏埋入用户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通过图象摄取模块摄取图象,经过识别部分识别得个人信息、个人权限信息输入到传真机中。(5)以上几种的组合,如用IC卡输入个人信息,用按键方式输入权限信息。
二、承载介质上数据埋入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晓青,未经樊晓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