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926.3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胡知之;鲁云华;边继明;王永飞;房庆旭;雷芃;张志强;肖国勇;迟海军;董岩;赵洪斌;李晓;王翠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华辉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C08L79/08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地址: | 11404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衬底 柔性 透明 导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衬底表面沉积一层纳米铟锡氧化物导电膜,其聚酰亚胺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式中
n为大于15的整数。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①先将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在搅拌下溶解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②再将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加入到完全溶解的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中进行缩聚反应,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与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95~1.05,反应温度为0~25℃,反应时间为15~25小时,得到按重量比的固含量为10~25%的聚酰胺酸溶液;
③将上述聚酰胺酸溶液涂覆在洁净光滑的玻璃板上,采用梯度升温热酰亚胺化方法制得近乎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
④聚酰亚胺薄膜经表面处理后,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表面溅射一层纳米铟锡氧化物薄膜,得到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
其中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为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或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其中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是,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或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2,3,4-环丁烷四羧酸二酐与含氟苯醚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胺酸溶液的固含量为按重量比的10~20%。
7.根据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酰亚胺化方法为在氮气保护环境中进行梯度升温热酰亚胺化。
8.根据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酰亚胺化方法中的最终温度为200~300℃,时间为0.1~1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衬底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膜表面处理为清洗、刻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华辉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未经鞍山华辉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9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熊果酸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