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级UASB+A/O+SBR工艺处理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220.9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吴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级 uasb sbr 工艺 处理 不同 时期 垃圾 渗滤 深度 方法 | ||
1.两级UASB+A/O+SBR工艺处理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渗滤液从一体化水箱(I)由原水格室(1)通过一级UASB(II)进水 泵(6)及一级UASB(II)原渗滤液进水管(7)进入到一级UASB(II),与此同时, 一部分A/O反应器(IV)出水经过二沉池(V)后通过硝化液回流管(32)被硝化 液回流泵(31)泵入到一体化水箱(I)的硝化液回流格室(2),回流的硝化液从 硝化液回流格室(2)通过一级UASB(II)的硝化液进水泵(8)及一级UASB(II) 硝化液进水管(9)进入到一级UASB(II)底部;同时,启动一级UASB(II) 内循环泵(11);其中当处理早期渗滤液时,进入到一级UASB(II)的原渗滤液与 回流的硝化液体积比在1∶3~1∶4,当处理晚期渗滤液时,进入到一级UASB (II)的原渗滤液与回流的硝化液体积比在1∶1~1∶2;回流硝化液中的亚硝 态氮与硝态氮在一级UASB(II)中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源,通 过反硝化反应转化为N2,完成氮的去除;并且,在一级UASB(II)中还通过厌 氧产甲烷菌发生厌氧产甲烷反应,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2.)一级UASB(II)出水进入到二级UASB(III)中,同时启动二级UASB (III)内循环泵(17),当处理早期渗滤液时,在二级UASB(III)中通过产甲烷反 应去除残余有机物;当处理晚期渗滤液时,在二级UASB(III)中继续进行反硝化 反应去除残余亚硝态氮与硝态氮;
3.)二级UASB(III)出水进入A/O反应器(IV)缺氧段,启动A/O反应器(IV) 机械搅拌装置(24),同时,二沉池(V)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28)回流到A/O反 应器(IV)缺氧段,回流体积50~100%,回流污泥中的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在此 进行反硝化;在A/O反应器(IV)好氧段,开启A/O反应器(IV)气泵(25),通过 A/O反应器(IV)气泵(25),空气进入A/O反应器(IV)供气管(26)和A/O反应器 (IV)曝气头(29),为A/O反应器(IV)中的微生物提供所需氧气;
4.)A/O反应器(IV)出水通过A/O反应器(IV)出水管(30)流入到二沉池 (V),在二沉池(V)进行泥水分离,分离结束后,开启污泥回流泵(28),通过污 泥回流管(27)回流到A/O反应器(IV)的缺氧段;二沉池(V)出水一部分回流到 一体化水箱(I)的硝化液回流格室(2),其中回流的硝化液即部分二沉池(V) 的出水与原渗滤液体积比当处理早期渗滤液时为3∶1~4∶1,当处理晚期渗滤 液时,此体积比为1∶1~2∶1;其余二沉池(V)出水通过SBR反应器(VI)进水 管(36)进入到SBR反应器(VI)中进行深度处理;
5.)开启SBR反应器(VI)进水泵(35),二沉池(V)出水被泵入到SBR反应器 (VI)中;当处理早期渗滤液时,在A/O反应器(IV)的短程硝化很完全,A/O 反应器(IV)出水的氨氮浓度小于10mg/L,因此,在SBR反应器(VI)中只需通 过反硝化反应去除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即可;故在SBR反应器(VI)中投加碳源, 为NOX--N即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反硝化提供电子供体;同时,开启SBR反应 器(VI)机械搅拌装置(38),使得完全混合,反硝化充分,将NOX--N完全转 化为N2,使得氮得到深度去除;由于反硝化反应产生碱度,在反硝化过程中, pH值逐渐升高,而氧化还原电位ORP逐渐降低,当反硝化结束时,pH值达到 最大值并出现拐点,而氧化还原电位ORP逐渐降低出现平台;因此,当pH升 到最高点不再变化时,则指示反硝化反应结束,此时关闭SBR反应器(VI)机械 搅拌装置(38),停止缺氧搅拌;当处理晚期渗滤液时,由于在A/O反应器(IV)中 硝化不彻底,因此在SBR反应器(VI)中,首先开启SBR反应器(VI)气泵(44),气 体通过SBR反应器(VI)曝气管(43),SBR反应器(VI)气体流量计(41)和 SBR反应器(VI)曝气头(42),去除残余氨氮;此时仍然为短程硝化;在硝化过 程中,由于硝化反应产生H+,系统内pH值逐渐降低,硝化结束时降至最低, 出现“氨谷”,而氧化还原电位ORP则出现突越;故当pH值降至最低点“氨谷” 时,表明硝化反应结束;此时,停止曝气,关闭SBR反应器(VI)气泵(44),之 后投加外碳源,开启SBR反应器(VI)机械搅拌装置(38),进行反硝化;当pH值 升至最高点不再变化时,表明反硝化反应结束;
6.)反硝化完成后,关闭SBR反应器(VI)机械搅拌装置(38),之后,静止 沉淀30~60分钟,进行泥水分离,开启SBR反应器(VI)排水阀(39)将上清液排 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2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种陶瓷及其应用
- 下一篇:矿山含硫矿物、As、Pb、Cd废水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