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257.1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直树;川目和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B62J6/00;F21W101/02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 指示灯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等的跨骑型车辆的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上述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中,经由具有弹性的筒状的照明器支架将照明器主体支承于车体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开昭61-64044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照明器支架呈壁厚且单纯的圆筒状而延伸,需要为了在外力施加于照明器主体的情况下,使照明器支架挠曲,释放外力,考虑在该照明器支架设置槽部而调节刚性等,因此,容易导致模具费用等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经由具有弹性的筒状的照明器支架,支承照明器主体的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中,将施加于照明器主体的外力更有效地释放。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方向指示灯支承结构,具有:在内部具有光源(例如实施例的电子管42)的照明器主体(例如实施例的前方向指示灯41);向所述光源输送电力的电线(例如实施例的方向指示灯软线48);将所述照明器主体弹性支承于车体侧且为将所述电线收容于内部而形成为筒状,在其轴向一端支承所述照明器主体,并且其轴向另一端支承于车体侧的照明器支架(例如实施例的方向指示灯支架61),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壁部(例如实施例的底壁部62),其设置于所述照明器支架的轴向一端,并具有所述照明器主体的安装孔(例如实施例的中央插通孔62a);侧壁部(例如实施例的周壁部63),其从该底壁部的外缘部朝向车体侧扩大开口地延伸。
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状。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具有:从所述底壁部向车体侧延伸且在中途中断的肋(例如实施例的鼓出部67)。
第四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部具有所述电线的插通孔(例如实施例的后端插通孔62b),所述肋为以避开所述电线的方式形成的鼓出部。
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部中,在从所述底壁部朝向车体侧的中途具有使开口系数变化的弯曲部(例如实施例的弯曲部167a、167b)。
第六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以形成向照明器支架的内侧凹陷的谷形状(谷形状)的方式弯曲。
第七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器支架以使其轴向一端侧成为上方的方式带有角度地配置。
第八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由弹性性构成且覆盖所述照明器支架的的照明器罩(例如实施例的方向指示灯罩81)安装于车体侧。
第九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器罩具有让所述照明器支架或照明器主体插通的开口(例如实施例的开口85),该开口具有与插通其的部位(例如实施例的轴部41b)对应的形状。
第十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覆盖驾驶人的腿的前方的护腿罩(例如实施例的护腿罩S),该护腿罩包括:面向车辆前方的前罩(例如实施例的前侧罩32)、面向车辆后方的内罩(例如实施例的前内罩33),所述照明器支架在所述前罩和内罩的接合部附近被支承于这些各罩的至少一方(例如实施例的前侧罩32),且所述照明器罩横跨所述前罩和内罩而安装。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将筒状的照明器支架的侧壁部,形成为越靠向车体侧越扩大开口的大致锥形状,由此,在施加了外力时,照明器支架容易压曲,从而能够有效地释放所述外力。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侧壁部具有平面部或角部,与仅为单纯的曲面的剖面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相比,在施加了所述外力时,能够使照明器支架更容易压曲。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以肋中断的部分为基点,使照明器支架的压曲更容易引起。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利用用于避开电线的鼓出部,设定照明器支架的压曲的基点。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以弯曲部为基点,使照明器支架的压曲更容易引起。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在照明器支架压曲时,侧壁部朝向照明器支架的内侧折曲,由此在照明器支架的周边容易配置零件。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使照明器支架相对于来自横向的荷重更容易压曲。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在提高外观性的基础上,追随照明器支架变形时的照明器主体的变位。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通过照明器罩的开口也能够支承照明器支架或照明器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照明器主体的振动。
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知,能够利用前罩和内罩的接合部,容易地形成照明器支架的插通部,并且能够利用照明器罩覆盖照明器支架的周围,从而提高外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