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顶盖撑条布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6501.4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熊勇;缪利锋;方向东;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盖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盖撑条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顶盖撑条的结构布置在微车车身结构中直接影响汽车的整车的扭转强度及整车模态,而在布置过程中,布置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整车的节点强度及整车的扭转强度较低、整车模态不能避开发动机的整机模态区域,这样将会对整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顶盖撑条的布置中,合理的布置撑条的位置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
目前微型汽车的顶盖撑条的布置是在满足顶置蒸发器等零部件的安装前提下进行的顶盖撑条布局。其多数布置撑条的布置位置均未在强度要求较高的节点位置,总体布置形式为:顶盖前横梁布置在最前段,后横梁布置在最后段,且与侧围部分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其余四根顶盖撑条的布置位置均未在其节点位置,且顶盖撑条与侧围的连接均采用每个安装点位置用一颗螺栓连接的形式连接,这样导致连接不可靠,整车扭转过程中传力不充分,节点位置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这样导致了现有车型在节点位置的强度较低,从而影响整车的的扭转强度和整车模态,并易造成顶盖异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简单而合理的顶盖撑条布置结构,在满足顶盖撑条的支撑顶盖的情况下来有效的解决整车的扭转强度及整车模态的最大化提高,进而提高整车的疲劳强度及使用寿命,解决微车中的顶盖异响问题,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顶盖撑条布置结构,其包括顶盖前横梁、顶盖后横梁、侧围部分、前立柱、中前立柱、中后立柱、后立柱和顶盖撑条;所述顶盖前横梁布置在车顶最前段,后横梁布置在车顶最后段,与侧围部分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本发明的改进在于:
将顶盖撑条设计为具有相同结构的四根,将顶盖前横梁、顶盖第一撑条、顶盖第三撑条和顶盖后横梁分别设计在位于前立柱、中前立柱、中后立柱和后立柱在整车顶部的与侧围部分的节点位置处,分别在节点处与侧围部分进行焊接。将顶盖第二撑条设计在中前立柱和中后立柱的中间位置,与侧围部分进行焊接。将顶盖第四撑条设计在中后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间位置,也与侧围部分进行焊接,由此将整车组成一个骨架式结构。
发明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在满足顶盖撑条的支撑顶盖的情况下,能有效满足整车的扭转强度、整车模态要求,提高整车的疲劳强度及使用寿命,并能解决微车中的顶盖异响问题,使其更有效的发挥其顶盖撑条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顶盖撑条的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为顶盖前横梁、2为顶盖第一撑条、3为顶盖第二撑条、4为顶盖第三撑条、5为顶盖第四撑条、6为顶盖后横梁、7侧围部分、8节点、A前立柱、B中前立柱、C中后立柱、D后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顶盖撑条的布置结构中,顶盖前横梁1布置在最前段,顶盖后横梁6布置在最后段,且与侧围部分7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顶盖前横梁1、顶盖后横梁6、第一、第三顶盖撑条2和4的布置位置均在立柱与侧围部分7的节点8位置处,且顶盖撑条与侧围部分7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这样连接可靠,整车扭转过程中传力充分,节点位置的强度得到很好的保护。第二、第四撑条3和5在强度要求较高的辅助节点位置处,与侧围部分7进行焊接。
图示中顶盖前横梁1,其作用是在整车节点前立柱A处的一个支撑,另外还对前挡玻璃的安装固定,在整车的碰撞过程中保障前部的变形量。
顶盖第一撑条2位于中前立柱B的正上方(即中前立柱B与侧围部分7的节点位置),此处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位置。在整车在扭转过程中,此处的撑条能够有效地进行力的传递。
顶盖第二撑条3位于中后立柱C与中前立柱B的中间(即中门框的上部中间位置),由于中门框的空腔削弱了侧围的强度,此处增加一顶盖撑条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顶盖第三撑条4位于车身的中后立柱C的正上方,即中后立柱C与侧围部分7的节点位置,这样对车身的关键节点位置C柱顶部的作用力有很好的传递及对节点处的扭转给予一定支撑。
顶盖第四撑条5位于车身的中后立柱C与后立柱D的中间位置,起着对后侧窗部分车身的支撑以及作用力的传递。顶盖后横梁6的位置在整车后部,起着承载背门的作用以及最后端节点的支撑以及作用力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