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系统及定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6970.6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柯熙政;任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4G7/00 | 分类号: | G04G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换 模式 定时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系统的定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单位都在研究BD/GPS、GPS/GLONASS、BD/GPS/GLONASS等双模和多模时间同步设备,设备中的几种基准源互相做为主要的设备源,当一种故障时,可选备用的基准源。
(1)时间频率同步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每个人,谁都离不开时间和频率信息。为了保持这个世界、各系统、部门平稳、有序地安全运行,时间频率的统一化(同步)就显得十分重要。通俗的讲,将各种设备的时间信息(或本振时钟频率)与标准时间(频率)的偏差限定在足够小的范围内,这种过程叫做时间(频率)同步。在通信领域,网络各个节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同步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时间的同步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时间频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如TD-SCDMA系统要求两相邻基站间的时间差在 以内。CDMA基站间的时间同步等,高速数字通信系统现在一般要求时钟同步的时刻准确度小于,频率稳定度优于。
(2)授时系统与授时设备
目前有若干种时间同步技术,每一种技术都各有特色,不同技术的时间同步准确度也有较大差异。短波授时时间同步技术,其设备简单、成本低,精度不高;长波授时时间同步技术,主要用于军用和导航,尚不适合民用;卫星授时时间同步技术,安全性没有保障,民用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普及率不高,尚不能全天候授时,不稳定;互联网授时时间同步技术,方便、应用广泛,但精度受限于网络环境;电话拨号授时时间同步技术,主要用于校准个人计算机时间,其他应用因缺乏软硬件而尚不普遍;SDH传送网授时时间同步技术,精度高,但因需要SDH光缆专线而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短波授时设备精度不高,长波授时主要用于军用和导航,尚不适合民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系统进行定时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系统,包括由依次连接的小波融合模块、可驯钟模块及守时模块组成的时码通信模块,小波融合模块还与外部信息模块和比对模块依次连接,可驯钟模块还分别与主钟模块和显示监控模块相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从外部信息模块输入各子定时系统的状态和时间信号到比对模块及小波融合模块,比对模块将输入的各子定时系统的状态和时间信号与比对模块的定时基准做比对,得到比对钟差,同时,小波融合模块收集到各子定时系统的状态和时间信号,等待处理;
步骤2:将上步中比对模块得到的比对钟差传递给小波融合模块,小波融合模块将由外部信息模块输入的各子定时系统的状态和时间信号,结合由比对模块输入的比对钟差,进行定时数据融合,得到精确时间尺度,同时守时模块控制小波融合模块与可驯钟模块同步工作;
步骤3:小波融合模块将上步得到的精确时间尺度传递给可驯钟模块,主钟模块输入基准时间信号给可驯钟模块,可驯钟模块根据精确时间尺度调节主钟模块输入的基准时间信号,得到精确的状态和时间信号,同时,守时模块控制可驯钟模块与小波融合模块同步工作;
步骤4:可驯钟模块将上步得到的精确的状态和时间信号输出给显示监控模块,完成定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多模式基准源的时间服务系统,使定时系统的精度有效提高,各模式基准源的协调性得以应用,同时也增强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2)多模式定时系统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体积小、性价比高,可以为各种设备提供定时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模式定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定时系统中时码通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部信息模块,2.比对模块,3.时码通信模块,4.主钟模块,5.显示监控模块,6.小波融合模块,7.可驯钟模块,8.守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6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测扭力功能的螺母
- 下一篇:新型液压系统回油组合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