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7122.7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70;A61P17/00;A61P17/06;A61P31/10;A61P17/04;A61P25/00;A61P37/08;A61K31/045;A61K31/125;A61K33/04;A61K33/28;A61K33/3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130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肤病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目前常规治疗皮肤病的手段多采用含激素的、毒素较大的口服药或含激素的外用药。如:强效类固醇激素软膏(霜),外用清洁、见效快,但停药易复发,长期使用副作用增多,其缺欠是毒副作用大;有的皮肤病虽有好转,但引起了其它疾病;有的反复发作,重复用药,给肝脏带来很大压力,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制剂,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对脏器无损害,治疗彻底,不再发作等特点。
我国的中医学理论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是:禀赋不足,腠理疏松,风邪外束,气血失和,阻于肌表,阳气闭郁,蕴而化热,热盛生风化燥,阻于肌表而生;病久则气血耗伤,血虚生风,肌肤失养;或由营卫失和,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发病。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根据银屑病的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为依据,参考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从中华医药学宝库中精选出具有精选具有消肿止痛,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散风清热,凉血润燥等功效的中草药制成制剂。
本发明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中药A和中药B,其中,
中药A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雄黄50~55、硫磺60~65、槟榔片30~35、木耳70~80、银耳40~50、小米面1250~1350;
中药B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樟脑50-55、冰片3-7、轻粉5-8。
本发明治疗皮肤病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按中药A的组方称取药物分别研成60-80目,将小米面熬成糊状,将上述材料投入搅均即可;
按中药B的组方称取药物分别研成80-100目,均匀撒在药贴本体上制成药贴制剂(每帖用药3-8克)。
用法用量:将A剂涂遍患者全身2毫米左右厚,外用朔料莫包裹保湿6-10小时然后清洗。清洗后将B剂药贴按全身分散均匀贴于病灶处,保持5天,5天后换药换位置继续贴,半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制定疗程数,因人而异辩证施治。
适应症:银屑病(牛皮癣)、体癣、头癣、手癣(鹅掌风)、脚癣、湿疹、皮疹、皮肤瘙痒、蛇盘疮、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及各种顽固性皮肤病。
本发明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经临床论证表明,方中:槟榔片性味归经:温;苦、辛,用于降气,行水。雄黄解毒、燥湿祛痰。硫磺止痒疗疮。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痘毒内陷、生肌止痛。轻粉:攻毒利水,去腐肉生新肉。木耳补气养血、抗凝血、抗溃疡;银耳滋阴润肤;小米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滋阴、营养皮肤。上述诸药协同配伍,共奏活血祛瘀、排脓止痛、凉血消肿、止痒抗菌、清热利湿之功效,对银屑病进行施治。
结合临床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一、诊断标准:
根据医学领域对银屑病的临床诊断。
二、病例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断选择:皮肤上密布红斑、丘疹、鳞屑,鳞屑处遗留有大量黑斑等患者。
三、用药方法:将A剂涂遍患者全身2毫米左右厚,外用朔料莫包裹保湿6-10小时然后清洗。清洗后将B剂药贴按全身分散均匀贴于病灶处,保持5天,5天后换药换位置继续贴,半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制定疗程数,因人而异辩证施治。
四、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用药后皮肤表面红斑、丘疹、鳞屑变性炎症消失,恢复正常。
显著:用药后皮肤的红斑、丘疹、鳞屑基本症状消退,皮损恢复正常水平。
有效:用药后皮肤炎症逐渐减轻或瘙痒症状消失。
无效:用药后皮肤炎症症状缓解慢,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显著。
本发明用于临床治疗瘙痒症100例,痊愈7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
具体病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艳,未经孟庆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