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床热气体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7405.1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羌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羌宁 |
主分类号: | B01J20/30 | 分类号: | 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热气 体循环 解吸 分流 回收 再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分离、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附床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是一项传统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吸附过程中的脱附回收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之一。传统的脱附方法有水蒸汽、热气体脱附,变压脱附,溶剂置换,近年又出现了电热法、氧化再生法、超声波再生法等新的脱附方法[1,2]。水蒸汽、热气体脱附法,适用于脱附沸点较低的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芳香族有机物的饱和炭,水蒸汽热焓高且较易得,脱附经济性和安全性较好,但是对于较高沸点的物质脱附能力较弱,需较长的脱附周期,易造成系统的腐蚀,对系统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回收的物质中含水量较高,还存在冷凝水的二次污染问题,解吸易于水解的污染物(如卤代烃)时会影响回收物的品质,水蒸气脱附后的吸附系统需要较长时间的冷却干燥,才能再次投入使用。与水蒸气解吸相比,热气体解吸的冷凝水二次污染很少,回收的有机物含水量低(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物更显优势),便于进一步精制回收,吸附床再生干燥、冷却的时间较短,对吸附系统材料要求相对较低[3]。热气体脱附的缺点是气体热容量较小,气体热交换所需面积相对较大[4]。另外,如果直接采用热空气解吸,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氧的存在会影响回收物质的品质,所以热气体再生过程中部分情况下对气体氧含量有一定的要求,增加回收费用。
溶剂置换法通过改变吸附组分的浓度,使吸附剂解吸,放出吸附组分,然后加热排除溶剂,使吸附剂再生,药剂洗脱和超临界流体再生法是其代表。药剂洗脱法适用于脱附高浓度、低沸点的有机物,利用反应产物在一定条件下易脱附的特点,使吸附质与适宜的化学药品反应,达到再生活性炭的目的。此法有时可以从再生液中回收有用物质,再生操作可在吸附塔内进行,活性炭损耗较小,但是所用有机溶剂价格高、有些具有毒性,会带来二次污染,针对性强,再生不彻底,会堵塞活性炭的微孔,影响吸附性能的恢复率,多次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明显降低。超临界流体再生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污染物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之中,再利用流体性质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将有机物与超临界流体分离,达到再生的目的。该法操作温度低,不改变吸附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活性炭的原有结构,活性炭没有任何损耗,有利于吸附质的重新利用,切断二次污染,并实现操作的连续化,再生设备占地小,节约能耗。但是,该法所研究的有机污染物十分有限,难以证明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3]。电热解吸法,Fabuss和Dubois在1970年利用吸附材料的导电性,向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施加电流,利用焦耳效应生热,为解吸提供能量。目前,电流有两种产生方式:电极直接产生电流和电磁感应间接产生电流。与传统变温解吸法相比,再生气流量可以减少10%~20%。但是直接加热时在颗粒活性炭的接触面会出现过热点,影响吸附床层的温度的控制,难以放大,另外在电极布置连接和绝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5,6]。其他的脱附方法还有微波脱附法、超声波等,从工作原理上而言均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要达到工程应用还由很多工作待做。
[1]Lingai Luo,David Ramirez,Mark J.Rood,etc. Adsorption and electrothermal desorption oforganic vapors using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s with nov
[2]J.F.Nastaj,B.Ambrozek,J.Rudnicka.Simulation studies of a vacuum and temperature swingadsorption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VOC from waste air streams.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6,33(1):80-86
[3]E.J.Mezey,S.T.Dinovo.Adsorbent Regeneration and Gas Separation Utilizing MicrowaveHeating.US Patent 4322394(1980).
[4]Leslie R.Flink,Bryce J.Fox,Mary K.Witzel.Vapor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UnitedStates:4480393,1984,1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羌宁,未经羌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