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7411.7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朱瑞鑫;方莲卿;杨田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7/02 | 分类号: | B23P17/02;B21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金惠淑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套 挤压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包括:钻初孔,铰初孔,对孔进行冷挤压,精铰孔,以及检查终孔直径,其特征在于,经过多次钻扩孔来完成钻初孔,而且控制每次钻孔扩径量不超过0.06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钻扩孔次数为至少三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初1次、两次或3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55″~0.065″;最后1次、两次或3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10″~0.03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介于最初1次、两次或3次与最后1次、两次或3次之间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32″~0.055″。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名义直径为3/8″时,共进行三次钻扩孔来完成钻初孔,其中,最初两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55″~0.065″,最后一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0.010″~0.032″;或
名义直径为7/16″时,对于初孔,共进行四次钻扩孔来完成钻初孔,其中,最初三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55″~0.065″,最后一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0.010″~0.032″;或
名义直径为9/16″时,共进行六次钻扩孔来完成钻初孔,其中,最初三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55″~0.065″,最后两次的每次钻孔扩径量控制在0.010″~0.032″;或
名义直径为12/16″时,共进行十次钻扩孔来完成钻初孔,其中,最初三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55″~0.065″,最后三次的钻孔扩径量控制在每次0.010″~0.032″。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铰初孔后还包括检查孔的直径以及检查芯棒,对孔进行冷挤压后,还包括检查冷挤压孔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包括:
将衬套装在芯棒上;
将芯棒和衬套插进初孔;
将鼻顶帽紧压在工件上;
使用拉枪对孔进行冷挤压;
移出衬套。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钻扩孔的次数多于四次时,还包括铰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钻扩孔四次以后,钻扩孔与铰孔交替进行。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铰孔的量为0.010~0.032″。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钻初孔中,首次钻头直径为0.1935″。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名义直径为3/8英寸时,钻孔流程包括:首钻0.1935″,第一次钻扩到0.2490″,第二次钻扩到0.3120″,第三次扩申到0.3437″,以及精铰到0.3700″。
13.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名义直径为7/16英寸时,钻孔流程包括:首钻0.1935″,第一次钻扩到0.2490″,第二次钻扩到0.3120″,第三次钻扩到0.3740″,第四次扩申到0.4062″,精铰到0.4325″。
14.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开缝衬套冷挤压加工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名义直径为9/16英寸时,钻孔流程包括:首钻0.1935″,第一次钻扩到0.2490″,第二次钻扩到0.3120″,第三次钻扩到0.3740″,第四次钻扩到0.4219″,第一次铰到0.4370″,第五次钻扩到0.4688″,第二次铰到0.4995″,第六次扩申到0.5156″,以及精铰到0.5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4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理量检测元件、物理量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毛发生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