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双层客车结构设计新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37755.8 申请日: 2010-04-02
公开(公告)号: CN102275592A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发明(设计)人: 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 李龙
主分类号: B61D1/06 分类号: B61D1/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033 辽宁省沈***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铁路 双层 客车 结构设计 新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铁路双层客车结构设计新方法,是一个能在限定空间内增加载客定员,或降低车体高度,研制高速双层客车的一种新产品设计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为适应安全、舒适、多拉、快跑的宗旨,在客、货运分流和安全、提速的基础上,客运列车广泛采用了双层客车设计。双层客车的运用体现了在限定的车体空间内,增加定员的同时,降低每个定员所分摊的车辆自重、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运输成本的设计原则。但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在双层客车的上层地板设计中,一直摆脱不了平面结构形式,使其中的卧铺车厢在增加载客定员上受到限制。双层软卧车的上层只能设计一层铺位,硬卧车也只能按每层双铺设计,较单层卧铺车增加定员有限。由于平板式地板的限制,双层车横断面高度必须在4500mm以上,这使得目前双客结构尺寸不能适应高速动车编组需要,也是研发高速双客的关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上层地板结构设计中采用三维空间布局的方法,充分利用拱型结构的特点和凸凹有秩的形变,减薄了上层地板的结构尺寸尽可能将无实际用途的边缘空间变成有效空间加以利用。虽然也有空间限制带来个别不易克服的缺陷,如底层顶棚周边局部下降,让人视觉受到一定压抑,但仍可在基本不逊于目前双 客SYW25B舒适性的情况下,满足人们长途旅行之需求,大幅度提高定员人数,体现出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本发明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改造现有准高速双客卧铺车的车体设计。其二是研发与高速动车组相匹配的高速双层客车车体,用于夕发朝至的高速长途客运列车编组。 

本发明是在准高速双层客车车体的限定空间内,仅将上层地板和上下层间壁重新设计,即可实现增加载客定员之目的。 

现双客SRW25B在考虑包厢开间较宽(1976mm),垂直高度也应尽力抬高,用以减轻压抑感的目的出发。首先按满足人体必须和可能活动空间限高1878mm,确定顶层最低高度,由此确定下层包厢高度2205mm。如此分割空间高度后,下层可以设两层铺,上层由于空间高度和软卧乘客条件考虑,只能设置单层铺。这时所说的上层舒适,是靠牺牲了一层铺位的运能的无奈之举。如果按本发明的设计:以车内垂直高度中心水平面为基准,上凸面升高200mm,下凹面下降200mm,这样凸凹两平面相距为400mm。此时凸起处下表面到下层地板的垂直距离和凹陷处上表面到上层顶棚的距离均达2241mm,大于SRW25B底层高度,上下层均可设置两层卧铺。 

现双客SYW25B,由于客室间壁距离较窄(1672mm),上层地板直接设计在车内垂直高度中心水平面上,上、下层净高均为2030mm,皆设两层铺位。如果按本发明的设计:从旅客心理出发,乘硬卧的旅客只求比坐着舒服,能躺着睡一觉即可的要求,可以适当减低空间占用率。以满足人体必需和可能活动空间限高1878mm确定 下层最低高度,以此为凸处下表面到地板标高。在此高度内设两层铺位。与此同时,由于凹陷处的400mm落差,使上层地板(即凹处上表面)到顶棚空间距离达2605mm,在此高度内,设置三层铺位是可能的。 

本发明也可用于研制与高速动车组相匹配的高速双客列车。目前高速动车组CRH2是主型高速动车组之一,它具有更高速度运行的技术储备。其横断面设计尺寸:宽度比前面提到的双客SRW25D稍宽,高度则较SRW25B低1000mm。若按传统理念设计,研造高速双客是不可能的。本发明可在CRH2外轮廓的限定区间内,设计出高载客率的高速双层客车,在线运行可以和CRH2动车编组,以适应夕发朝至的长途动车组需求。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以双客硬卧车为例,设计的新型双层硬卧车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新型双层硬卧车体的俯视分层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在双层软卧车体设计后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在双层硬卧车体设计后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时,低层客室顶棚成型模块三视图。 

图6是准高速双客SYW25B和快速动车CRH2车体横断面轮廓比照图。 

图7是本发明在高速双客硬(软)卧铺车体设计时的横断面剖视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龙,未经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