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及智能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7987.3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饶俊峰;姚志文;郝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adf 级联 运用 方法 | ||
1.一种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一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一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以进行内部命令处理;
B、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在第一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一命令报文,得到结果数据为第一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一响应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
C、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转换为第二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二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步骤:
D、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在第二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二命令报文,得到结果数据第二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二响应报文传递给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
E、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变换为第三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三命令报文传递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步骤:
F、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三命令报文,得到结果第三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三响应报文传递给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
G、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将所述第三响应报文向外部发送给外部终端。
4.一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
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与外部终端通讯联接,用于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一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一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以进行内部命令处理;以及
用于将第三响应报文向外部发送给外部终端;
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与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联接,用于在第一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一命令报文,得到结果数据第一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一响应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以及
用于在第二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处理第二命令报文,得到结果数据第二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二响应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第三命令报文,得到结果第三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三响应报文传递给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
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与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联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转换为第二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二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以及
用于将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变换为第三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三命令报文传递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与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联接的IO驱动/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一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一命令报文发送给所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
6.一种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1、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接收/发送模块,接收外部终端发送的第一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一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以进行内部命令处理;
b1、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在第一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一命令报文,得到的结果数据为第一响应报文,并将第一响应报文分成第一响应报文数据部分和第一响应报文状态部分;以及传递第一响应报文数据部分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
c1、应用协议数据单元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数据部分换为第二命令报文,并将该第二命令报文传递给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ADF级联运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步骤:
d1、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模块在第二应用专有文件变量组环境下处理所述第二命令报文,得到结果第二响应报文,并将该第二响应报文保存在共用变量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79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匿名资源共享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