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8367.1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成昆;袁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壹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12 | 分类号: | H02M7/12;B61C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机车 库内 动车 调试 电源 供电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供电的方式为电力机车库内动车或测试和检测提供临时电源;由库内车间配电间提供三相交流380V电源,并将三相交流380V电源通过380V电源线输送到设在库内车间任意位置且可以移动的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内,再在移动的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内通过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内的变流系统将380V三相交流电源转换为600V直流电源,再由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上的电源线将600V直流电源输送给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为电力机车库内动车或测试和检测提供临时600V直流电源;所述的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库内车间配电间通过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连接,而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为600V直流电源线连接;且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库内车间配电间之间的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长于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之间的600V直流电源线,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为主线, 600V直流电源线为辅线;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在车间内移动的主要靠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的伸缩来调整;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可在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长度所允许的范围内在车间内任意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流系统为可控硅整流系统,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可控硅整流系统为电力机车库内动车或测试和检测提供临时600V直流电源时是采用两级供电程序进行供电;所述的两级供电程序第一级为预充电程序,第二级为软启动工作程序;可控硅整流系统为电力机车库内动车或测试和检测提供临时600V直流电源时,先可控硅整流系统为电力机车内部工作电容预充电,再启动移动600V直流电源供电系统进行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级供电程序由可控硅整流系统的控制系统得数字触发控制板进行控制,数字触发控制板包含两级工作程序,第一级为预充电程序,第二级为软启动工作程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充电程序为采用小电流短时间给机车内部工作电容预充电,软启动工作程序为常规的软启动工作程序。
5.一种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装置,包括配电间供电系统,配电间供电系统为380V三相交流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配电间供电系统与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之间设有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且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配电间供电系统的连接是通过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连接的,而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与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是通过600V直流电源线连接的;所述的移动式电源供电系统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可控硅整流系统,可移动的可控硅整流系统将380V三相交流电源转换为600V直流电源,为电力机车电源输入口提供临时电源;所述的可移动的可控硅整流系统安装在可移动箱体内,并可随同可移动箱体一起在380V三相交流电源线长度所允许的范围内在车间内任意移动;所述的可移动的可控硅整流系统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可控硅整流系统的主回路电源系统包括可控硅整流器、整流变压器及直流电流检测环节;可控硅整流器串接在整流变压器之后,直流电流检测环节串接在可控硅整流器输出的负极上;在可移动箱体内还安装有可控硅整流系统的控制系统,可控硅整流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数字触发控制板,数字触发控制板包含两级工作程序,第一级为预充电程序,第二级为软启动工作程序;预充电程序为采用小电流短时间的预充电,软启动工作程序为常规的软启动工作程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机车在库内动车和调试电源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触发控制板由三相380V 电源直接接入控制板,经控制板上的变压器降压、整流稳压产生+24V、+15V、+5V 直流稳压电源做为控制板的工作电源,并对外输出+24V 直流电源作为继电保护电源;此外,在整流变压器之前接有触头开关;在触头开关之前还接有空气开关;所述的触头开关由控制板的控制电路所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壹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壹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3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