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转换节能装置、供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8709.X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5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鸿祺;林道启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K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换 节能 装置 供电系统 及其 发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电磁铁及弹性元件进行发电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供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习知将能源转换为动力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电力、石油、煤等,皆会产生各种污染及废弃物,对环境或是对人类都将是一大危害。因此,如何降低污染,找寻替代能源,将是未来必须积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为降低污染,业界在处理污染物的技术已有明显绩效,但为了降低污染,势必付出相对代价,如能源与动力的损耗、动力转换效益降低、额外的污染防制设备成本等。
为应对此问题,已出现运用电磁铁来进行动力转换的前案,此举虽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在实际运用上仍隐含多处,如耗电量增加及发电效率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供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以克服上述在动力转换的过程产生环境污染、耗电量过大及发电效率不佳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包含:一导引轨道;一往复件,位于该导引轨道内,且该往复件为一磁性材质;一曲轴,该往复件藉由一连杆与该曲轴连接;一电磁铁,该电磁铁的位置与该往复件相对应,且受控产生磁力使该往复件位移;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往复件与该导引轨道,并使该往复件复位;一控制器,与该电磁铁相连,用以控制该电磁铁;以及一发电机,与该曲轴相连,藉由该往复件的往复运动带动该曲轴旋转,使该发电机蓄电。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还包含一启动马达,与该曲轴连接,用以提供一初始动力予该曲轴。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还包含一感测器,位于该曲轴上,用以感测该曲轴的相位,并与该控制器相接。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中所述的导引轨道为一活塞缸。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中所述的往复件为一活塞。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其中所述的往复件为一电磁铁。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所述的弹性元件为一弹簧。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所述的磁性材质为一过渡金属元素。
前述的动力转换节能装置,所述的磁性材质为一过渡金属元素的合金。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供电系统,其包含:一活塞缸;一活塞,位于该活塞缸内,且该活塞为一磁性材质;一曲轴,该活塞藉由一连杆与该曲轴连接;一电磁铁,该电磁铁的位置与该活塞相对应,且受控产生磁力使该活塞位移;一弹簧,连接该活塞与该活塞缸,并使该活塞复位;一控制器,与该电磁铁相连,用以控制该电磁铁;一发电机,与该曲轴相连,藉由该活塞运动带动该曲轴旋转,使该发电机蓄电;一起动马达,与该曲轴连接,用以提供一初始动力予该曲轴;以及一电源供应器,与该发电机相连,该发电机补充该电源供应器消耗的电能,该电源供应器再供电予该控制器及该起动马达。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的
前述的供电系统,其还包含一变压器,与该电源供应器相连,用以改变该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压。
前述的供电系统,其还包含一感测器,位于该曲轴上,用以感测该曲轴的相位,并与该控制器相接。
前述的供电系统,其还包含一照明设备,与该发电机相连。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供电系统的发电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控制一电磁铁产生磁力,并使一往复件朝一方向进行位移;提供一弹性元件使该往复件位移后复位;以及利用该往复件位移带动一发电机蓄电。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系统的发电方法,其还包含操控一控制器以调整该电磁铁产生磁力的时间及频率。
前述的电系统的发电方法,其还包含回馈该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至一电源供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鸿祺;林道启,未经林鸿祺;林道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角接触推力球轴承组件
- 下一篇:台阶抽芯铆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