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引发剂,一种光固化涂料和模内装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9267.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张立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48 | 分类号: | C08F2/48;C09D7/12;C09D4/02;B29C45/14;C07C217/36;C07C213/02;C07C225/16;C07C221/00;C07C309/11;C07C30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发 光固化 涂料 装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引发剂和一种光固化涂料和模内装饰方法。
背景技术
模内装饰(IMD,In Mold Decoration),是一门较新的注塑成型多元结构的三维成型技术。具体的,模内装饰的方法包括将印刷好的片材成型后置于注塑模腔内,然后合模、注塑成型。它通常可应用于制造表现装潢品质要求极高的关键性零部件上,例如手机外壳、按键、汽车零件或电子电器面板等。
对于传统的模内装饰用片材一般具有依次结合的保护层、基材和图纹层。上述片材可通过如下方式制备:首先,在基材上形成图纹层,使其表面能显现出图案。然后再在基材的另一面涂覆涂料,并将涂料固化,得到该具有图案的片材。
但是,在进行注塑成型前,需要将上述片材进行弯曲,实现3D成型,此时,片材中的涂层在弯折处极易出现裂纹,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基材表面涂料固化后,在基材进行弯折时,涂层断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引发剂和采用该光引发剂的光固化涂料,通过该光固化涂料在基材表面形成的涂层在基材弯折时不易断裂。
本发明公开的光引发剂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
其中,所述R中含有-N+(CH3)2CnH2n+1·X-或-(CH2)nSO3-M+,n选自8-33中的整数,X选自氟、氯或溴中的一种,M+为一价阳离子。
上述光引发剂能在油性涂料中良好分散。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的采用上述光引发剂的光固化涂料包括主体树脂、活性单体、有机溶剂及光引发剂,所述光引发剂包括第一光引发剂和第二光引发剂;所述第一光引发剂为上述光引发剂;所述第二光引发剂为油溶性自由基光引发剂。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模内装饰方法,包括:
a、将光固化涂料涂覆在表面具有图案的基材上,使涂料和图案分布于基材相对的两侧面上,进行预固化;所述预固化条件为:波长200-400nm,固化能量10-50mj/cm2,固化时间为0.5-10s,得到预固化片材;其中,所述光固化涂料为上述光固化涂料;
b、将预固化片材进行3D成型,得到成型片材;
c、对成型片材进行再固化,所述再固化条件为:波长200-400nm,固化能量700-1500mj/cm2,固化时间为10-100s,得到待注塑片材
d、对待注塑片材进行注塑处理。
发明人通过对现有的光引发剂进行改性,使其具备式(I)所示的结构。由于本发明公开的光引发剂中含有离子基团,使其具有水溶性;但是,不同于现有的光引发剂的是,本发明公开的光引发剂结构中具有的一定结构的链状烷基,赋予其特殊的性能,使该颗粒状的光引发剂在油性体系中能分散开,避免了大量团聚现象出现。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的发现,将本发明公开的光引发剂(即第一光引发剂)用于油性光固化涂料中时,该光引发剂能在涂料中分散,同时,由于其结构中带有离子基团,使其具有向涂料表层迁移的特性。例如,在本发明公开的光固化涂料中,第一光引发剂会向涂料表层迁移,而涂料内部,第一光引发剂的含量非常少。并且,在上述光固化涂料中,通过将第一光引发剂与现有的油溶性自由基光引发剂配合使用,在基材表面涂覆上述光固化涂料后,进行预固化处理。由于涂层表面光引发剂的浓度大于涂层内部,使涂层表面产生预固化,此时涂层内部并未完全固化。然后,对预固化后的基材进行弯折处理,涂层也不会产生裂纹。当基材定型后,再对涂层进行再固化,使涂料完全成型,具有良好的物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另外,发明人还发现,将本发明公开的光固化涂料用于基材表面,通过本发明公开的使用方法固化后,也能很好的避免由于涂料固化过程中的收缩变形导致的基材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的光引发剂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发生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电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