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堆式芦苇收割机夹持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9570.0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星;彭南华;吴齐;王迎举;曾立帮;赵君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星 |
主分类号: | A01D43/06 | 分类号: | A01D43/06;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堆式 芦苇 收割机 夹持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状植物收割机械,特别是指一种能够集堆的芦苇收割机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不同地区芦苇自然生长状况大多高矮不一、疏密不均且草苇混生,再加上芦苇高度相差悬殊,因此收割机无法设置拨禾装置,又必须有足够的作业速度,然而速度足够的话,夹持不稳又会影响机体重心机组前进推力,和机体的稳定程度,导致输送过程中芦苇易倾倒和松散滑落。同时,很多苇场塘段地势不平坦,沟坎众多,收割机容易受阻且极易损坏切割器,且芦苇季节性较强,工作量大且工作时间密集,可见此收割机的夹持输送装置对于芦苇收割机本身的重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堆式芦苇收割机夹持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堆式芦苇收割机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过渡板、收集夹持链、夹持输送链、托轮、链轮、链条、齿轮、马达、传动轴和弹簧;由马达提供动力,被割断的芦苇由于惯性的作用向后倾倒,经过过渡板,使用上排收集夹持链和下排收集夹持链随将芦苇从两边向中间进行夹持、收集并进行输送,之后上下两排夹持输送链将芦苇夹持从机器正中间往正后方输送至后续工作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三排主动链轮与各从动链轮链接紧密,可以减少机械的硬磨损。
在本发明中,所述输送链传动链轮同时带动两个万向节转动,再经过渡传动轴带动收集夹持链、上排夹持输送链运动和拨禾轮转动用以减少机械的能量损耗。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定装置为螺丝、螺母和螺栓。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集堆式芦苇收割机夹持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适应性强,不需要人工开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前端结构示意图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上排夹持输送链正面图;
图5是齿轮联接机构示意图。
其中:1履带底盘、2夹持输送装置、3切割装置、4集堆装置、5分禾器、6驾驶室、7动力系统、8液压系统、9控制系统、10收集夹持链、11夹持输送链、12机架、13过渡板、14下托轮、15中间滚轮、16上圆环板、17拨禾轮、18单排从动链轮、19三排主动链轮、20双排从动链轮、21三排主动链轮、22输送链马达、23输送链主动小齿轮、24输送链从动大齿轮、25输送链传动链轮、26传动链条、27万向节、28过渡传动轴、29带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集堆式芦苇收割机由履带底盘1、夹持输送装置2、切割装置3、集堆装置4、分禾器5、驾驶室6、动力系统7、液压系统9和控制系统10组成,其中,所述的夹持输送装置由收集夹持链10、夹持输送链11、机架12、过渡板13、下托轮14、中间滚轮15、上圆环板16、拨禾轮17、单排从动链轮18、三排主动链轮19、双排从动链轮20、三排主动链轮21、输送链马达22、输送链主动小齿轮23、输送链从动大齿轮24、输送链传动链轮25、传动链条26、万向节27、过渡传动轴28、带座轴承29组成。芦苇被切割装置3割断后,经过渡板13的过渡作用,进入夹持输送装置2。输送链马达22通过输送链主动小齿轮23带动两个输送链从动大齿轮24反向转动,再通过输送链传动链轮25和传动链条26带动单排主动链轮19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收集夹持链10、夹持输送链11运动;输送链传动链轮25同时带动两个万向节27转动,再经过渡传动轴28带动收集夹持链10、夹持输送链11运动和拨禾轮17转动。夹持输送链中间设有下托轮14、中间滚轮15和上圆环板16,下托轮14将夹持输送链托起,防止输送链由于自重下垂,中间滚轮15既能承受夹持输送链夹持芦苇时的反作用力,又起到张紧输送链的作用,上圆环板16用于防止夹持输送链由于芦苇的干扰而脱轨;各收集夹持链10之间互相成一定的角度布置,便于收集芦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星,未经李海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饲料配方
- 下一篇:一种控制信号分流的实现方法及新型功分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