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用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9674.1 | 申请日: | 201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0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夏兴隆;茆文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态 液晶显示屏 脉冲 双边 驱动 方法 | ||
1.一种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用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该近晶态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在第一基体层与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由近晶态液晶和添加物混合而成的混合层,该近晶态液晶为A类近晶态液晶有机化合物,该添加物为带导电特性的化合物,在第一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在第二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第一导电电极层由第一行电极单元、第二行电极单元组成,第一、第二行电极单元均由M个平行排列的条状行电极组成,第二导电电极层由第一列电极单元、第二列电极单元组成,第一、第二列电极单元均由N个平行排列的条状列电极组成,第一行电极单元的M个行电极与第一列电极单元的N个列电极相垂直,该第一行电极单元与第一列电极单元形成一个M×N的第一像素点阵列,该第一像素点阵列和该第一像素点阵列所对应的第一基体层、第二基体层、混合层构成上半屏,第二行电极单元的M个行电极与第二列电极单元的N个列电极相垂直,该第二行电极单元与第二列电极单元形成一个M×N的第二像素点阵列,该第二像素点阵列和该第二像素点阵列所对应的第一基体层、第二基体层、混合层构成下半屏,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初始化近晶态液晶显示屏,将近晶态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图像清除;
上半屏、下半屏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扫描驱动方式进行行列驱动,从而使该上半屏、下半屏分别将各自的图像显示出来,其中:
对该上半屏、下半屏进行行列驱动的过程中,在同一时刻分别对该上半屏的第一像素点阵列中的一个行电极和该下半屏的第二像素点阵列中的一个行电极进行扫描驱动;
上半屏在扫描驱动其上的一个行电极的同时,根据上半屏上的该行电极对应的行所要显示的图像,上半屏上的各个列电极分别施加相应列脉冲;下半屏在扫描驱动其上的一个行电极的同时,根据下半屏上的该行电极对应的行所要显示的图像,下半屏上的各个列电极分别施加相应列脉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屏的第一像素点阵列中的列电极之间的距离为大于4μm且小于10μm,所述下半屏的第二像素点阵列中的列电极之间的距离为大于4μm且小于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屏所采用的扫描驱动方式与所述下半屏所采用的扫描驱动方式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屏所采用的扫描驱动方式为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方式、分段扫描驱动方式、二分算法扫描驱动方式、随机乱序扫描驱动方式中的任一种,所述下半屏所采用的扫描驱动方式为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方式、分段扫描驱动方式、二分算法扫描驱动方式、随机乱序扫描驱动方式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脉冲双边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半屏和所述下半屏所采用的扫描驱动方式均为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方式时,所述上半屏从第1行至第M行进行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所述下半屏从第M行至第1行进行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或者,所述上半屏从第M行至第1行进行逐行顺次扫描驱动,所述下半屏从第1行至第M行进行逐行顺次扫描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6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