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液位自修正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1083.8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军;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汉盛船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32 | 分类号: | B01D17/0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修正 油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特别是公开一种全自动液位自修正油水分离器,对工业含油废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油水分离装置都是将吸管埋入污水池,直接从水池中抽取污水至油水分离器处理污油水。一般油层总是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将管路直接埋入水池内,吸出的待处理水含油量并不高,也就是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一种全自动液位自修正式油水分离器,将吸口保持在水面下,可根据当前液位自动调节吸口高度,通过重力分离的方法将油水分开,这样吸出的待处理水含油量相对水池内吸出的水要高许多,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液位自修正油水分离器,包括污油池、吸油口、水泵、电磁阀、主控箱、滤器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桶、喷射泵和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真空桶与喷射泵连接,由喷射泵将真空桶抽真空,真空桶上部侧壁上的进油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的吸油口连接,所述的吸油口与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将吸油口的吸口平面控制在污油池的液面下1mm~6mm,所述真空桶上部侧壁的进油口与侧壁成切向连接,进油口口径5mm~10mm,污油水从进油口进入时速度高,在真空桶内形成旋流运动,污油水在高速离心作用下进行分离。所述的吸油口连接的液位自动控制装置为液位探针组件,液位探针框内设有探针a、探针b、探针c,各探针口分上、中、下高度排列,液位探针组件框由链轮正、逆时针旋转控制,链轮起吊的探针部件同时也与伺服电机和吸油口的水管机械连接,吸油口的吸口平面处在探针组件的探针a高度与探针b高度之间,伺服电机的开关设置在主控箱的控制屏上。所述的真空桶底部的出油口依次连接电磁阀和排油口。
吸油口控制原理:
吸油口与液位探针组件联动,由伺服电机控制其上升下降。液位探针组件由三个长短不等的探针a、b、c组成,吸油口位于探针a、探针b之间。液位探针组件与污油水液面的位置控制伺服电机的启停,从而控制了吸油口的高度。
液位探针组件与液位水平面位置控制伺服电机启/停,状态如下述:
状态1:
当探针a、b、c均位于液面以下,吸油口过于深入液面,由于污油层上浮于液面上方,因此不能有效地抽吸污油,此时伺服电机得到信号,驱动链轮,带动吸油口上升,直至状态2位置,伺服电机停止运行。
状态2:
当污油水的水平面位于探针a、b之间,此时吸油口b的位置正好位于污油水的浮油层,伺服电机得到信号将停止运行,吸油口开启进入工作状态。
状态3:
当探针a、b、c均位于污水的水平面上方,说明污水液位下降,此时伺服电机得到信号,驱动链轮,带动吸油口下降,直至状态2位置,伺服电机停止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一种污油水池液位自动调节污水吸口的高效油水分离装置,装置的吸口始终保持在污水表面的浮油层来收集污油,真空桶通过重力分离的方式收集、排放污油,分离器的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在图中:1、污油池;2、出水口;3、吸油口;4、液位探针组件;5、伺服电机;6、液位计;7、主控箱;8、进油口;9、真空桶;10、出油口;11、电磁阀V1;12、排油口;13、喷射泵;14、电磁阀V2;15、滤器;16、水泵;17、电磁阀V3;18、滤器;1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发明一种全自动液位自修正油水分离器,包括污油池、吸油口、水泵、电磁阀、主控箱、滤器、出水口、真空桶、喷射泵和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为液位探针组件4,液位探针框内设有探针a、探针b、探针c。真空桶9与喷射泵13连接,由喷射泵13将真空桶9抽真空。真空桶9上部侧壁上的进油口8通过水管与吸油口3连接。吸油口3与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将吸油口3的吸口平面控制在污油池的液面下1mm~6mm。真空桶9上部侧壁的进油口8与侧壁成切向连接,进油口8口径5mm~10mm,污油水从进油口8进入时速度高,在真空桶9内形成旋流运动,污油水在高速离心作用下进行分离。
本发明工作流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汉盛船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汉盛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含不溶性溶剂尾气的工艺
- 下一篇:CTLA4lg及其衍生物用于抗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