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41381.7 申请日: 2010-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2206508A 公开(公告)日: 2011-10-05
发明(设计)人: 吴平 申请(专利权)人: 吴平
主分类号: C10G33/06 分类号: C10G33/06
代理公司: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周建秋
地址: 113000 辽宁省抚顺***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原油 浮动 沉降 脱水 工艺流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联合站的原油沉降脱水工艺,特别是一种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油田在进行石油开采过程中,通常有大量地下水也随着原油被采出。尤其随着地下原油储量的减少,采出原油中的含水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地下采出的原油进行原油脱水处理。经过脱水处理后,使原油含水率达到标准要求后,变成成品原油,被输送或销售到到各地进行下游加工。

联合站原油的油水分离过程有沉降脱水、电脱水、化学脱水、电化学联合脱水和超声波脱水等多种方法,目前国内外油田普遍采用重力沉降的方法进行原油的脱水处理,沉降脱水是利用油水密度差异与重力作用,在沉降罐内进行沉降处理,从而实现原油与水的分离。

现有沉降脱水工艺过程是,原油经过管线输送到联合站后,在联合站内,原油进入沉降脱水工艺流程。

如图1所示,在联合站,含水原油先经过加药,然后进入一次沉降罐,在一次沉降罐内经过几十个小时或上百个小时的沉降,油水分离形成油层、油水混合层和污水层,油层在最上面,污水层在最下面,中间是油水混合层。为了使油层从罐内流到罐外,在沉降罐内部罐壁的上方安装固定式溢流槽,油层经过溢流槽流动到低位缓冲罐内。由于油水界面的监测和操作困难,原油从沉降罐到缓冲罐流动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大量的污水也一起溢流到缓冲罐内,故一次缓冲罐的原油的含水率通常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必须进行二次沉降。为了进行二次沉降,必须用油泵将一次缓冲罐内的原油抽到二次沉降罐中,在二次沉降罐内,经过和一次沉降相同的沉降过程,油层经过溢流,溢流到二次缓冲罐中。

由于二次沉降罐内的原油已经经过一次沉降分离,含水量已经很小,因此经过二次沉降后,二次沉降罐溢流出油时不会携带大量污水,因此进入二次缓冲罐内,原油含水率基本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无论一次沉降还是二次沉降,罐内的污水必须连续排除,以使油层的液面高度始终保持或达到工艺要求高度。

在上述传统的原油沉降流程中,每一次沉降必须要有两个罐配合才能实现。即沉降罐必须要有缓冲罐配套。因此要完成二次沉降,至少需要四个罐配合起来使用。

上述传统的原油沉降流程,其缺点是流程长,至少要经过2次沉降过程,而且每次沉降的下级必须配套一个缓冲罐。油罐占用数量多,占地面积大,一次投资大,沉降周期长、分离效率低,效果差。而且由于流程长,也使生产过程耗能大,费用高,生产管理复杂,操作困难。另外,使用溢流槽出油必须把液位提高到溢流槽所在的最大高度位置,它无法依生产工况变化调整出油位置,因此无法依据工艺要求调整沉降时间,使脱水过程增加不必要的中间停留时间和中间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正现有流程的不足,提供一种费用低、操作简单的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该流程的脱水效果好,沉降罐的下级无须设置底位缓冲罐,油罐使用量减少50%,有效缩短脱水流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以下流程:含水原油进入联合站,加药后进入沉降罐进行初步油水分离,沉降罐内的油液形成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层的油层、油水混合层和污水层,其改进之处在于:沉降罐内安装有浮动发油装置,经初步油水分离形成的油层中的原油连续不断地经由浮动发油装置的进油口和输油管直接排出沉降罐外,完成一次沉降脱水处理,变成成品原油;当所述进油口处于含水油液中时,浮动发油装置自动停止发油;

上述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中,沉降罐内安装了浮动发油装置,一次沉降脱水处理仅使用一个沉降罐,通过油泵直接将两个带浮动发油装置的沉降罐串联起来,构成二次沉降脱水处理流程;在原油的二次沉降脱水处理过程中,一次沉降罐排出的原油直接泵输进入二次沉降罐进行二次沉降分离,分离出来的原油经二次沉降罐内的浮动发油装置出罐,完成全部脱水处理,变成成品原油;

上述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中,在沉降罐外设置油泵,油泵与浮动发油装置的输油管相连接进行抽油;

上述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中,所述浮动发油装置上安装有浮动高度开关,控制油泵的起停;

上述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中,在沉降罐内设置罐加热器,对沉降罐内的油液进行加热和维温;

上述原油浮动出油沉降脱水工艺流程中,所述浮动发油装置的进油口处安装有对油水密度敏感的浮球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平,未经吴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3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