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盲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1473.5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36/9064;A61P1/00;A61K35/64;A61K35/37;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盲肠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盲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盲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临床表现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低度发烧、恶心、呕吐、疲倦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并发广泛性腹膜炎,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而死亡,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盲肠炎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理气泄热、解毒散结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盲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盲肠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公英1~120份、双花1~100份、连翘1~100份、地丁1~100份、蚤休1~100份、青黛1~100份、马鞭草1~100份、鱼腥草1~120份、败酱草1~100份、山豆根1~120份、漏壶1~100份、青蒿1~50份、地骨皮1~100份、胡黄连1~100份、银柴胡1~100份、郁李仁1~100份、苦参1~100份、天花粉1~150份、生石膏1~120份、知母1~100份、栀子1~100份、使君子1~50份、槟榔1~50份、南瓜子1~50份、苦楝皮1~100份、神曲1~100份、山楂1~50份、谷芽1~100份、元胡1~120份、茯苓1~150份、陈皮1~300份、木香1~100份、香附1~150份、枳实1~100份、罂粟壳1~30份。
优选为:
公英30份、双花30份、连翘15份、地丁20份、蚤休15份、青黛20份、马鞭草20份、鱼腥草20份、败酱草15份、山豆根30份、漏壶15份、青蒿10份、地骨皮20份、胡黄连15份、银柴胡15份、郁李仁10份、苦参20份、天花粉30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栀子10份、使君子10份、槟榔10份、南瓜子15份、苦楝皮15份、神曲30份、山楂15份、谷芽15份、元胡20份、茯苓50份、陈皮50份、木香15份、香附20份、枳实30份、罂粟壳1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紫草1~100份、赤芍1~100份、龙胆1~50份、竹叶1~50份、夏枯草1~100份、白蔹1~100份、东北贯众1~50份、麦芽1~100份、鸡内金1~50份、阿魏1~30份、九香虫1~50份、土鳖虫1~50份、儿茶1~30份、血竭1~30份、刘寄农1~50份、芦荟1~100份、火麻仁1~100份、玄参1~100份、薏苡仁1~150份、砂仁1~50份、藿香1~50份。
优选为:
紫草20份、赤芍30份、龙胆10份、竹叶15份、夏枯草20份、白蔹20份、东北贯众10份、麦芽30份、鸡内金15份、阿魏5份、九香虫15份、土鳖虫15份、儿茶10份、血竭10份、刘寄农15份、芦荟10份、火麻仁10份、玄参10份、薏苡仁30份、砂仁15份、藿香10份。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室袋
- 下一篇:一种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排泄的组方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