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紫外生物芯片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1645.9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曲轶;赵强;杨旭;李辉;张斯钰;赵博;刘国军;薄报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H01L21/77;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紫外 生物芯片 传感器 | ||
1.一种集成紫外生物芯片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紫外光过滤片的制作、剥离紫外发光二极管、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和集成紫外生物芯片传感器制作,其特征在于:在紫外光过滤片的制作中,在Si-PIN探测器上依次生长SiO2层、氧化铟锡ITO层和6H-SiC层,以SiO2层作为绝缘层和扩散势垒层,且其厚度为150nm,以氧化铟锡层作为紫外发光管的导电层和反射层,且其厚度为200nm;以6H-SiC层为滤光层,且其厚度为200nm;在剥离紫外发光二极管中,进行紫外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剥离时,利用的是KrF准分子激光;在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中,制作50μm,100μm、1mm、2mm宽度的PDMS微流通道,研究不同宽度PDMS微流通道对探测效率的影响;将剥离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传送到带有ITO/6H-SiC/SiO2膜层的Si-PIN探测器的过滤层上,再将带有PDMS微流通道的玻璃板与带有LED光源和6H-SiC紫外光过滤片的Si-PIN探测器集成在一起,最终制得集成紫外生物芯片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紫外生物芯片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多波长紫外激发光源,
(1)激发光源发光波长在紫外范围;
(2)发光波长分别为340nm和38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6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