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2586.7 | 申请日: | 201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红成 |
主分类号: | A61K36/59 | 分类号: | A61K36/59;A61P29/00;A61P19/00;G01N30/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祛风 除湿 止痛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虽然治疗痹证的药物繁多,但是仍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高、鉴别准备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是由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青风藤1600-2000份 黑骨藤1000-1400份 追风伞920-1120份。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青风藤1800份 黑骨藤1200份 追风伞1020份。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青风藤1600份 黑骨藤1400份 追风伞1020份。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其中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青风藤2000份 黑骨藤1000份 追风伞920份。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颗粒剂,还包括羧甲基淀粉钠450份、阿斯帕坦30份。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青风藤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青风藤与黑骨藤、追风伞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渍2小时,煎煮2.5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6倍量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在80℃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适量糊精及羧甲基淀粉钠、阿斯帕坦,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袋。
本发明的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本品内容物5.6份,研细,加氨试液1ml与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藤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配比为7∶2∶1的苯-醋酸乙酯-二乙胺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20分钟,放冷,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本发明药材来源:
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echter)的干燥根或全株,具有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的功效。
青风藤(Caulis Sinomenii)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茎,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能。
追风散(Lysimachia trientaloides Hemsl.)的全草,多年生草本,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功能。
本发明中药的优点如下:
1、吸收速度:携带及服用方便,口感较好,方便服用;
2、工艺中常压干燥代替减压干燥,干燥温度范围高,工艺中加水量更多,提取的有效成分更加充分,克服了干燥温度越低越好及加水量不宜太多的技术偏见,产生了意外的临床效果;服用本发明药物的试验组显效率71%,总有效率为93.9%。
3、鉴别试验更加准确。
试验例1、加水的倍数的选择试验
按照平行试验法,分为9组试验,每组药材量为按照100制剂单位投料。
表1加水的倍数的选择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红成,未经姜红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2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