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2657.3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成;吴培娣;陈华明;孙文凯;郭永斌;陈启苗;李传海;杨安志;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0 | 分类号: | F16F9/00;F03G7/0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能量 再生 减振器 | ||
1.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包括上工作缸、下工作缸、回能电机、运动转换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下工作缸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上工作缸;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将汽车轮子的振动而引起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旋转运动传送到所述回能电机,通过所述回能电机产生电能;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安装在所述的下工作缸中,为滚珠丝杆副,包括滚珠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连接在下工作缸上,所述滚珠丝杆安装在上工作缸上并设有上端主轴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其分别连接在所述滚珠丝杆上,所述二个超越离合器的离合方向互为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上工作缸中,还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齿圈、第二齿圈、第三齿圈和二个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滚珠丝杆上端主轴连接,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圈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和第三齿圈固化为一体,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有选择地通过所述二个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能电机输入轴上还设有一个啮合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上的第三齿圈啮合,所述第一齿圈、第二齿圈的旋转运动通过所述第三齿圈和啮合齿轮传输到所述回能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传动主轴和一个联轴器,在所述丝杆上端主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在所述传动主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工作缸中设有一个回能电机安装支架和一个传动支架;所述回能电机安装支架设置于靠近上工作缸的上端;所述传动支架设置于靠近上工作缸的下端;所述回能电机安装在所述回能电机安装支架上,在所述传动支架上设有推力轴承,所述滚珠丝杆通过该推力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传动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工作缸的底部和所述滚珠丝杆的下端还设有缓冲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传动主轴和一个联轴器,在所述丝杆上端主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在所述传动主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工作缸的底部和所述滚珠丝杆的下端还设有缓冲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26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检查装置
- 下一篇:用于对经重复删除的数据进行复制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