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微米级LiNi0.5Mn0.5O2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3091.6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龙;王海燕;刘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1391;C01G53/04;C01G45/02;C01D15/02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43200 | 代理人: | 胡奕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米 lini sub 0.5 mn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能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移动工具、数码产品、人造卫星、航空航天等领域,在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等领域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正极材料为层状锂钴氧,但是由于Co毒性大,资源严重稀缺,价格昂贵,实际比容量较低,且热稳定性能不理想,促使科研工作者们开发其它高容量正极材料以替代锂钴氧。层状锂镍氧和锂锰氧都具有超过180mAh/g的比容量,但是前者合成计量比的材料困难,且热稳定性能差,后者结构不稳定,循环性能差。研究证实单一体系的层状锂镍氧和锂锰氧材料都无法得到实际应用。2001年日本的Ohzuku等[Chem.Lett,642(2001)744]发现1:1的锂镍氧和锂锰氧能够形成Li-Ni-Mn-O的固溶体,该材料具有约200mAh/g的高比容量,可接受的循环稳定性能,成本较低,合成容易等特点。因此,锂镍锰氧(LiNi0.5Mn0.5O2)正极材料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目前,关于LiNi0.5Mn0.5O2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掺杂和包覆改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报道。合成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微乳液干燥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0.5O2的研究报道最多,该方法过程易控,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制备高电化学性能的目标材料,被认为是除固相法外,相对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制备途径。Lee等[ElectrochimicaActa,53(2008)6033]通过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约为3μm的LiNi0.5Mn0.5O2,该材料在3~4.3V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mAh/g。Lian等[J.Appl.Electrochem,38(2008)613]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备了粒径约为3.5μm的二次类球状LiNi0.5Mn0.5O2颗粒,由约300nm的一次粒子聚集而成。该材料在2.5~4.8V,14mAh/g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190mAh/g,10次循环后降至182mAh/g。Kim等[J.PowerSources,158(2006)1414]也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含量Cr掺杂的LiCrxNi0.5-xMn0.5O2(0,0.05,0.1)材料。结果显示Cr的掺入降低了材料的比容量,但是有效提高了循环性能。没有掺杂的材料在2.6~4.5V,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5mAh/g,但是15个循环后容量衰减至150mAh/g。Yoncheva等[ElectrochimicaActa,54(2009)1694]分别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和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粒径尺寸分别为3~5μm和7~12μm的二次LiNi0.5Mn0.5O2大颗粒,由几百纳米的一次粒子聚集而成,团聚现象比较明显。从以上的文献可知,普通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LiNi0.5Mn0.5O2仍存在产物颗粒尺寸大,分散不均匀,一次粒子聚集严重、团聚明显,电化学稳定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在LiNi0.5Mn0.5O2的制备过程中,必须保证Ni元素与Mn元素能够同时沉淀下来,否则很容易出现杂质相,另外,由于Ni2+半径(0.069nm)与Li+半径(0.076nm)接近,Ni2+很容易占据晶胞中Li+的3a位置,发生阳离子混排,导致容量衰减。事实上,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导致不同程度的Li/Ni混排。因此,如何使Ni与Mn均匀沉淀,Li/Ni混排程度降至最低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氟烷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双辊铸轧薄带钢的钢质铸轧辊的辊身修复方法
-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sub>0.5</sub>Mn<sub>1.5</sub>O<sub>4</sub>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 一种表面包覆的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sub>0.5</sub>Mn<sub>1.5</sub>O<sub>4</sub>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锂镍锰氧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LiNi<sub>0.133</sub>Co<sub>0.133</sub>Mn<sub>0.544</sub>O<sub>2</sub>材料的包覆方法
- 一种包覆有保护层的正极材料
- 高循环性能石墨烯负载LiNi<sub>0.5</sub>Mn<sub>0.5</sub>O<sub>2</sub>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管状结构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三元正极LiNi<sub>0.5</sub>Co<sub>0.2</sub>Mn<sub>0.3</sub>O<sub>2</sub>材料的制备及烧结方法
- 一种BiOF包覆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瓶(0.5L)
- 0.5微米垂直JFET工艺
- Bi<sub>0.5</sub>Na<sub>0.5</sub>TiO<sub>3</sub>-BaTiO<sub>3</sub>–BiMg<sub>0.5</sub>Ti<sub>0.5</sub>O<sub>3</sub>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 K0.5Na0.5NbO3单晶的制备方法
- 0.5U网络配线架
- K<sub>0.5</sub>Bi<sub>0.5</sub>TiO<sub>3</sub>–BiNi<sub>0.5</sub>Zr<sub>0.5</sub>O<sub>3</sub>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制备
- 旋转第0.5轴
- 旋转第0.5轴
- (Pr<base:Sub>0.5
- Cu<base:Su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