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快捷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及支撑加载、卸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3836.9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1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宝洪;段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宝洪;段创峰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快捷 支撑 加载 卸载 机构 方法 | ||
1.一种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缸,油缸活塞杆,钢支撑套,液压油缸上设置有进油管口与回油管口,内置行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液压油缸安装固定在钢支撑套内,液压油缸的进油管口与回油管口安装固定在钢支撑套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钢支撑套上设置有前端法兰和后端法兰,前端法兰和后端法兰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站的液压油管与预留在支撑加载、卸载机构上的进油管口和回油管口相连;移动控制板或工控机通过控制线缆控制动力站对液压油缸加压或卸载;钢支撑套内安装有轴力传感器,其通过线缆与工控机将支撑使用过程中的轴力数据反馈回工控机加以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控制板与工控机之间的连接是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加载、卸载机构的支撑加载、卸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支撑加载、卸载机构通过两端前端的钢法兰用螺栓分别与现有的活络段钢支撑的端部结构和标准段钢支撑连接;通过后端的法兰用螺栓与现有的标准段钢支撑连接;
2)通过安装在油缸活塞杆前端的连接件将油缸活塞杆与现有支撑活络头的尾部相连;
3)待整根支撑拼接完成后,将钢支撑吊放至需要支撑的位置;
4)待支撑吊放到位后,准备进行支撑预应力加载,将动力站的液压油管与预留在支撑加载、卸载机构上的进油管口和回油管口相连;
5)采用移动控制板或工控机通过控制线缆控制动力站开始对液压油缸加压,油缸活塞杆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连接件推动原支撑活络头伸出;
6)当活络头碰到基坑围护结构后,整根支撑的轴力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会逐渐增大,当压力达到设计轴力时,动力站保持此压力;
7)在原有活络头端部结构的槽孔中插入钢楔;
8)待钢楔安装好后,再通过移动控制板或工控机控制动力站让缸活塞杆卸压并微量回缩,进而完成钢支撑加载过程;
9)钢支撑加载完成后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下一根钢支撑的加载安装;
10)当支撑需要卸载拆除的时候,首先将动力站的液压油管与预留在支撑加载、卸载机构上的进油管口和回油管口相连;
11)通过移动控制板或工控机控制动力站开始对液压油缸加压;
12)油缸活塞杆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连接件推动原支撑活络头,当支撑的轴力足够大时,插在原有支撑活络头槽孔中的钢楔会出现松动;
13)将钢楔逐块取出,然后通过移动控制板或工控机控制动力站使得油缸活塞杆连同原有支撑活络头一起回缩;
14)待活络头回缩到位后,卸下油管,移除钢支撑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加载及、卸载过程中,液压油缸的行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动态地将油缸活塞杆的位移及油缸压力数据反馈给工控机,从而实现支撑加载、卸载过程中的定量、可控的目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支撑加载完成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轴力传感器将支撑使用过程中的实时轴力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反馈给工控机,工控机根据事先设定的警戒值进行支撑轴力过载或失效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宝洪;段创峰,未经顾宝洪;段创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8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