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4125.3 | 申请日: | 201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4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广冈幸治;杉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B62D1/18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能得到伸缩调整的具有良好操作感触(操作触感)并且其构成极其简单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存在着具有伸缩调整机构的转向装置。这种转向装置的一般结构是由安装在车体侧的固定托架和设置有转向柱的可动托架构成。在上述固定托架上可朝向前后方向移动并可自由固定地安装着可动托架。该固定托架一般采用夹持可动托架的结构。而且,该可动托架的前后方向的滑动是通过处于可动托架或固定托架某一方上的伸缩动作用长孔、插通到该伸缩动作用长孔中的螺栓、螺母等紧固组件、将螺栓嵌合在长孔中的滑动部件以及使该滑动部件顺畅地滑动的导向部件进行的。在这里,上述滑动部件及导向部件还具有在将紧固轴的螺栓沿着伸缩动作用长孔的形状导引时能消除方向盘的晃动的功能。
特别是,使倾斜·伸缩调整中的操作感觉良好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在抑制操作时方向盘的晃动上下功夫。作为这方面的以往技术,在特许第3754075号公报(下称“专利文献1”)以及特开2000-344112号公报(下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转向柱的滑动部上设置树脂制成的滑动部件及导向部件的例子。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为,其构成包括:倾斜·伸缩动作的紧固螺栓插通的倾斜用长孔;用于使螺栓相对于其他各长孔嵌合的密封套筒11;使该密封套筒11滑动的树脂制成的衬垫1;以及在该衬垫1的长孔两端部保持有弹力的插件10。接着,在专利文献2中,在固定于车体侧的托架上可自由摆动地枢轴支撑有倾斜摆动部件7,相对该倾斜摆动部件7设置有滑动框架部10,该滑动框架部10使从转向柱突出地设置的滑动片9滑动,滑动片9作为树脂制成的滑块17,树脂制成的导向件16a、16b设置在滑动框架部10上。
专利文献1:特许第3754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第2000-3441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止挡部件30是以具有缓冲部31的方式作为在金属模具上成形出的持有固体橡胶或橡胶的成形部分形成的。这样,嵌入具有框架形状的减少摩擦要件IV′IL′中的止挡部件30由于接触部位有橡胶而处于弹性接触下的靠紧状态,这有损于滑动性。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树脂制成的滑块7相对于树脂制成的框架的树脂制成的导向件16a、16a滑动,所以,滑动比专利文献1的情况容易些,但是,要想吸收滑动部件滑动方向前后端接触时的冲击很困难。本发明的目的是使转向柱伸缩方向的滑动更加顺畅,抑制转向柱向前端及后端移动时的冲击,提高转向操作感觉(触感)。
发明内容
在此,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是,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转向装置包括:固定托架;具有在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伸缩调整用长孔的可动侧部的可动托架;形成有轴支撑孔且在上述伸缩调整用长孔的内部自由滑动的滑动轴支撑部件;以及将上述固定托架与可动托架连接在一起并由上述滑动轴支撑部件支撑的紧固组件,上述伸缩调整用长孔是其上下方向的两端缘为导向缘,前后方向的两端为停止端缘,上述滑动轴支撑部件包括非弹性树脂制成的滑动本体部和橡胶或弹性树脂制成的缓冲部,而且上述缓冲部固定在上述滑动本体部的前后方向两侧,上述滑动本体部的上下两面处于自由滑动地与上述伸缩调整用长孔的两个导向缘接触的状态,上述缓冲部能够仅与上述两个停止端缘接触,与上述两个导向缘不接触。通过这种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转向装置中,上述滑动轴支撑部件的滑动本体部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上下两侧面作为具有与上述伸缩调整用长孔的上下两个导向缘接触的滑动面的接触区域部,上述滑动本体部的前后方向两侧作为与上述两个导向缘非接触的非接触区域部。通过这种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转向装置中,在上述滑动轴支撑部件的滑动本体部的前后方向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大致为双叉形状的凹入部,在上述滑动本体部上且在与上述凹入部的形成部位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同时,在上述凹入部的上下方向上一体地形成有轴状部,以上述缓冲部的一部分插入上述凹入部中的状态进行固定。通过这种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4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