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涂覆用模具和模内涂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5252.5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堀中进;野口圣人;鴫原智彦;大兼政泰树;蒲谷英和;上羽文人;丹下康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涂覆用 模具 模内涂覆 方法 | ||
1.一种模内涂覆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模内涂覆用模具中,在与产品的端部或者角部对应的部位设有倒勾形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由壁部和倾斜壁部构成,所述壁部设在开模方向,所述倾斜壁部以预定角度与所述壁部对置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涂覆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壁部和所述倾斜壁部所成的角度α2等于或大于由所述壁部和纵壁的产品面所成的角度β2、即α2≥β2。
3.一种模内涂覆用模具,所述模内涂覆用模具利用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形成模腔,对该模腔注塑熔融树脂而成型树脂品,并对该树脂品实施涂覆,该模内涂覆用模具的特征在于,
在熔融树脂所通过的流道设有凸部,收缩后的树脂与该凸部紧贴而形成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涂覆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利用相连的两个倾斜面形成凸形状,该倾斜面与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所成的角度α满足30°≤α≤60°。
5.一种模内涂覆用模具,所述模内涂覆用模具利用树脂产品的表面侧的模具和树脂产品的背面侧的模具形成模腔,对该模腔注塑熔融树脂而成型树脂产品,并在该树脂产品的表面涂覆涂覆材料,所述模内涂覆用模具的特征在于,
在树脂产品的背面侧的模具的周缘部设有凹部,该树脂产品的背面侧的模具形成面向涂覆材料的注入部的模腔,由该凹部与所述模腔成型并收缩后的树脂紧贴于树脂产品的背面侧的模具以及树脂产品的表面侧的模具,形成朝树脂产品的背面侧流出的涂覆材料的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涂覆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t2与邻接于所述凹部的模腔的深度t1之间的关系满足0.01t1≤t2≤t1。
7.一种模内涂覆方法,通过该模内涂覆方法将涂覆材料注入模具内并涂覆于树脂成型品的表面,所述模内涂覆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内涂覆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注入工序,将涂覆材料注入模具内;以及
保压注入工序,在保压注入工序中,朝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使得将在上述注入工序中得到的模具内的压力维持在预定值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内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工序是朝模具内注入预定量的涂覆材料的定量注入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内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工序是朝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直到模具内的压力成为设定压力的定压注入工序。
10.一种模内涂覆方法,通过该模内涂覆方法将涂覆材料注入模具内并涂覆于树脂成型品的表面,所述模内涂覆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内涂覆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注入工序,将涂覆材料注入模具内;以及
保压注入工序,在保压注入工序中,朝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使得将在上述注入工序中得到的涂覆材料供给装置的注入压力维持在预定值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内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工序是朝模具内注入预定量的涂覆材料的定量注入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内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工序是朝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直到涂覆材料供给装置的注入压力成为设定压力的定压注入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52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半导体组件密封树脂材料
- 下一篇:通信设备、腔体滤波器及其调谐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