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苏丹红Ⅰ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5257.8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许艇;李季;韦克毅;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35;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苏丹 免疫 吸附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苏丹红I的半抗原合成及其免疫分析方法。属于免疫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苏丹红(Sudan dy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分为四类(I、II、III、IV),其中苏丹红II、III、IV都是苏丹红I的衍生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目前尚不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2003年英国、法国等许多欧盟国家相继发现了进口辣椒和食品中含有苏丹红,引发了全球的“苏丹红”风暴。我国自2005年3月开始,也相继在辣椒调味品、成鸭蛋及唇膏等产品中发现苏丹红,最常见的是苏丹红I和苏丹红IV。
苏丹红残留常规的分析主要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等仪器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应用这些理化分析技术对食品、生物和环境等样品中痕量苏丹红残留进行分析,不仅仪器化程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经过繁复的分离、提取、净化等前处理过程,分析速度慢、成本高,前处理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许多理化分析技术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如苏丹红I的热稳定性差,难于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而液相色谱尚缺乏选择性好的高灵敏度检测器等。随着待检样品、特别是要求现场快速检测样品量的迅速增加,传统的仪器分析手段难以适应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和应用高效率的苏丹红快速分析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度、高精确度、操作方法简单的ELISA方法,用于食品中苏丹红I的批量、快速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苏丹红I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其是以人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作为免疫原制备苏丹红I多克隆抗体;以所述半抗原与卵清蛋白(OVA)偶联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进行竞争性ELISA,其中所述半抗原为4-(2-羟基-1-萘偶氮基)苯甲酸(S1)、4-(2-羟基-1-萘偶氮基)苯丁酸(S2)、4’-(2-羟基-1-萘偶氮基)联苯-4-甲酸(S3)、6-羟基-5-(苯偶氮基)-2-萘甲酸(S4)、2-(1-苯偶氮基-2-萘氧基)乙酸(S5)和5-(1-苯偶氮基-2-萘氧基)戊酸(S6)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主要根据苏丹红I的化学结构特点,设计及合成苏丹红I的6种半抗原;再将半抗原与BSA偶联后制备人工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出苏丹红I多克隆抗体。然后以6种半抗原与OVA偶联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分别吸附于酶标板孔壁上,用定量苏丹红I做抑制试验,对每种抗体进行筛选,选出抑制效果最好的抗体和包被抗原组合,建立苏丹红I的竞争性ELISA方法。在番茄酱和辣椒粉样品中添加定量的苏丹红I,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用建立的ELISA检测,计算准确度和精确度,对ELISA方法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所述半抗原通过活性酯法与BSA和OVA偶联。
其中,本发明的6种苏丹红I的半抗原(S1-S6)合成的技术路线如下:
其中,苏丹红I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所用的免疫原优选是半抗原S2、S4、S6与BSA的偶联复合物(BSA-S2、BSA-S4和BSA-S6)。包被抗原是所有6种半抗原分别与OVA的偶联复合物(OVA-S1、OVA-S2、OVA-S3、OVA-S4、OVA-S5和OVA-S6)。
最后筛选出抑制效果最好的抗体和包被抗原组合是抗BSA-S2抗体和包被抗原OVA-S1。即苏丹红I多克隆抗体以4-(2-羟基-1-萘偶氮基)苯丁酸与BSA偶联的复合物为免疫原;以4-(2-羟基-1-萘偶氮基)苯甲酸与OVA偶联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5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