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原胶发酵工序中溶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7168.7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阚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06 | 分类号: | C12P1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原胶 发酵 工序 中溶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原胶生产工艺,具体为一种黄原胶发酵工序中溶氧方法。
背景技术
黄原胶的生产工艺包括发酵和提取包装两个阶段。淀粉经发酵阶段(包括预处理、消毒、种子培养、发酵)制得黄原胶发酵液(C35H94O29)n,然后进入提取包装阶段。
现有黄原胶生产工艺发酵周期一般在70小时左右。其溶氧方法为:自发酵液进入发酵罐后开始通风(压缩空气),但在入罐12小时后到发酵结束,通风量逐渐加大,保证发酵过程中的氧需量。
虽然在发酵中后期提高通风量(氧含量)与产品收得率成正比,但压缩空气中的氧含量只占总风量的21%,只靠压缩空气中的氧含量远不能满足发酵中后期的耗氧需量,发酵结束还原糖在0.1%—0.2%之间。
因此通过现有生产工艺的正常搅拌,正常机械通风,发酵中后期溶氧明显不足。现有技术存在的很大的缺点就是:发酵周期长,成品收得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缩短发酵周期,提高成品收得率的黄原胶发酵工序中溶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黄原胶发酵工序中溶氧方法,在发酵液入罐12小时后,通风量开始由2000±500m3/h逐渐加大至5000±500m3/h,并开启搅拌;在发酵液入罐20小时后,开始注入液态氧。
上述液态氧氧含量大于95%。
注入液态氧时,利用高压变频器来控制搅拌速度,搅拌电机频率为28Hz—50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发酵中后期加入液态氧并提高搅拌速度,达到了提高发酵液粘度即成品收得率的目的。采用本发明后的黄原胶发酵周期可缩短5至10小时,即发酵周期缩短为60—65小时,还原糖几乎为零,产品收得率提高15%—20%。注氧投入成本占产量提高产值的2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黄原胶发酵工序中溶氧方法:
在发酵液入罐12小时后,通风量开始由2000±500m3/h逐渐加大至5000±500m3/h,并开启搅拌;在发酵液入罐20小时后,开始注入氧含量大于95%的液态氧;注入液态氧时,利用高压变频器来控制搅拌速度,搅拌电机频率为28Hz—50Hz。
采用本发明后的黄原胶发酵周期可缩短5至10小时,即发酵周期缩短为60—65小时,还原糖几乎为零,产品收得率提高15%—20%。注氧投入成本占产量提高产值的2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未经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冷汽轮机末级动叶片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乙醇汽油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