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分双工射频拉远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7373.3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苗英;柴旭荣;王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4L25/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分 双工 射频 单元 | ||
1.一种时分双工射频拉远单元TDD_RRU,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链路、复用链路、天线、环形器、本振发生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所述天线,用于从TDD_RRU外部接收射频接收信号并传送给环形器,接收来自环形器的射频发射信号并发射到TDD_RRU外部;
所述环形器,用于接收来自天线的射频接收信号并传送给复用链路,接收来自发射链路的射频发射信号并传送给天线;
所述本振发生器,用于为发射链路和复用链路提供本振频率信号;
所述发射链路,用于接收来自FPGA的数字发射信号,对数字发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频率变换和增益调整,得到射频发射信号并传送给环形器;
所述复用链路,用于在射频接收状态下,接收来自环形器的射频接收信号,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增益调整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接收信号并传送给FPGA;在发射反馈状态下,从来自发射链路的射频发射信号中耦合得到发射反馈信号,对进行频率变换、增益调整和模数转换,得到发射反馈信号的数字基带数据并传送给FPGA;
所述FPGA,用于向发射链路传送数字发射信号,控制复用链路处于射频接收状态或射频发射反馈状态并控制复用链路的频率变换、增益调整和模数转换,根据来自复用链路的发射反馈信号的数字基带数据进行数字预失真DPD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链路包括:
射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与环形器相连,第二端与耦合器相连,第三端与混频器相连,在复用链路处于射频接收状态时,第三端与第一端连接,在复用链路处于发射反馈状态时,第三端与第二端连接;
耦合器,与发射链路和射频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用于从发射链路耦合得到发射反馈信号;
混频器,与射频开关的第三端和本振发生器连接,用于采用本振发生器提供的本振频率信号对来自射频开关第三端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得到混频信号并传送给可调增益放大器;
可调增益放大器,用于对来自混频器的混频信号进行增益调节后传送给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来自可调增益放大器的增益调节后的混频信号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得到发射反馈信号的数字基带数据,将发射反馈信号的数字基带数据传送给FPG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
所述FPGA生成时分双工TDD收发时隙切换信号,根据该信号控制射频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一端或第二端相连,根据该信号控制所述可调增益放大器和所述模数转换器的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链路进一步包括:
接收放大器,连接环形器与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用于对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增益放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链路进一步包括:
发射反馈衰减器,连接耦合器与射频开关的第二端,用于将发送反馈信号衰减到混频器的适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链路进一步包括:
射频滤波器,连接接收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的第一端,用于对增益放大后的射频接收信号进行滤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链路进一步包括:
中频滤波器,连接混频器与可调增益放大器,用于对混频后的信号进行滤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频滤波器为宽带中频滤波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所述TDD_RRU进一步包括:
多频段射频滤波器,连接天线与环形器,用于对来自天线的射频接收信号和来自环形器的射频发射信号进行滤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TDD_RRU,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频滤波器为射频带通滤波器;
所述中频滤波器为中频带通滤波器;
所述多频段射频滤波器为多频段射频带通滤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3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