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集成电路卡多应用下的个人标识号的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8062.9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陆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4 | 分类号: | H04W8/24;H04W12/0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集成 路卡 应用 个人 标识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针对通用集成电路卡多应用下的个人标识号的 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AT(ATtention)命令是终端设备(TE,Terminal Equipment)和移动终端 (MT,Mobile Termination)之间的一种命令接口形式,这是由于终端设备 在向移动终端发送命令时,命令前都会加上“AT”,因而将这种接口形式命 名为AT命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AT命令,控制移动终端上各功能的实现, 例如搜网、用户个人标识号(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验 证等。由于AT命令在协议中有统一的格式及命令定义,因此各厂家提供的 协议栈,与终端设备间的通讯时,都以AT命令作为统一接口。
传统的、应用于第二代(2G,Second Generation)移动通信技术中移 动终端的卡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 可以通过AT命令对卡上个人标识号(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进行相关操作,相关操作包括个人标识号验证,个人标识号改变, 个人标识号激活,个人标识号去激活,个人标识号解锁。协议中,AT命令 内容主要参数为PIN码内容。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采用标准AT命令对SIM卡进行PIN验证的操 作流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104:终端设备101向移动终端102发送对SIM卡103上文 件1的更新操作AT命令请求;
移动终端102对SIM卡103上文件1进行更新操作;
SIM卡103向移动终端102发送对SIM卡103上文件1的更新操作响 应;
移动终端102向终端设备101发出对SIM卡103上文件1的更新操作 AT命令响应;
步骤105~108:终端设备101向移动终端102发送对SIM卡103进行 PIN验证AT命令请求;
移动终端102对SIM卡103进行PIN验证操作;
SIM卡103向移动终端102发送PIN验证响应;
移动终端102向终端设备101发出对SIM卡103进行PIN验证AT命令 响应。
然而,SIM卡上只有2G的SIM应用,且每个SIM卡仅支持一个应用。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已出现一种的新的移动终端卡:3G UICC卡。3G UICC 卡具备如下特色:该卡引入了多应用的概念,使得UICC卡可以集通信应用 及金融、社保等多种行业应用于一体,便于用户使用。同时,为了兼容目 前国内覆盖广泛的2G网络,UICC卡上还集成了2G SIM卡应用,这为2G 网络向3G网络的稳定、平滑过渡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因而,传统的2G SIM 卡必将会被3G UICC卡所取代。而目前尚未有针对UICC卡进行PIN管理的 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通用集成电路卡多应用下的 个人标识号的管理方法,以实现对通用集成电路卡的个人标识号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通用集成电路卡多应用下的个人标识号的管理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移动终端配置针对通用集成电路卡上的个人标识号进行的管理的对应 应用;
移动终端根据所配置的应用,对通用集成电路卡上的个人标识号进行 管理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配置针对通用集成电路卡 上的个人标识号进行的管理的对应应用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终端设备的应 用配置消息,在本地记录下配置的应用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接收终端设备的应用配置 消息,在本地记录下配置的应用信息具体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终端设备发来的应用配置消息,所述应用配置消息用于 配置对通用集成电路卡进行个人标识号管理的AT命令请求对应的应用;
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的应用配置消息后,在本地记录下配置的应用信息, 向终端设备发出应用配置的AT命令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8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