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014.1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韦洋;向忠菊;蔡菊;程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瑞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32 | 分类号: | C07D311/32;C07D31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藤茶中 提取 杨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藤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草药资源、类茶植物资源和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其原植物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俗称甜树茶、甜茶藤、田婆茶(广西)、藤婆茶(广东连州)、腊梅茶、石花茶(广东英德)、茅岩霉茶(湖南张家界)、白茶(广东)、白茶饼、癞痢茶、甘露茶等。其性凉,具清热解毒。利尿。消炎,祛风除湿,散瘀破结等功效,能医治肺痈、肠、瘰病、风湿、痈症肿痛、跌打、烫伤、慢性肾炎、肝炎、小便涩痛等疾病,并可治胃热呕吐、感冒、咽喉肿痛等症。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藤茶已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其成分的分离、鉴定,提取工艺和药理功能的研究方面。但对藤茶的开发利用及临床应用研究仍然停留在一般性的较低水平。
在藤茶中,粗蛋白含量13.94%,水溶性蛋白质含量0.55%,氨基酸总含量2_3%.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y一氨基丁酸、蛋氨酸等特殊氨酸,总灰分6.0%,总多酚18.5%,无机营养元素如Fe、Cu、Zn、Mg、Mn、Se、Na、F及工的含量比常用绿茶高;其春、夏幼嫩茎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近50%)。其中水溶性糖含量约为10%;氨基酸含量约为5%: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约为20%;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1.2%左右,其中二氢杨梅树皮素含量在30%左右。
二氢杨梅素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木质藤本植物,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此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而二氢杨梅素是较为特殊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除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解除醇中毒、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等作用。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提取收率高的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
本发明的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称取藤茶干叶,用微波炉进行实施例1
后过滤,得滤液A,滤渣A;
(3)将滤渣A以步骤(2)的方法进行处理,得滤液B,滤渣B;
(4)合并滤渣B,加入到微波逆流提取设备中,再加入乙醇,微波提取30-60分钟后过滤,得滤液C;
(5)合并滤液A、滤液B及滤液C,浓缩,结晶,干燥。
其中,步骤(1)中所述藤茶干叶与步骤(2)中所加入的水的质量比优选为1∶5-15;二氢杨梅素在原料中的含量随原料来源、品质和贮存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故选取步骤(1)中所述藤茶干叶与步骤(2)中所加入的水的质量比为1∶10为最佳;
步骤(3)可以重复2-3次,但重复次数过多,则也会随所需有效成分的 提出二提取出较多量的杂质,故以水提2次为佳;
步骤(4)中所述乙醇质量分数优选为70%;
步骤(4)中所述乙醇质量为滤渣B的总质量的2-5倍;
本发明的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所使用的微波功率为800-1500w,采用微波可以穿透式加热,使提取时间大大节省,效率高、产量大;微波能有超长的提取能力,同样的原料以常规的方法需要两三次才能提净,在微波场下可一次提净,大大简化工艺流程;微波提取没有热惯性,易于控制。
本发明的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可达47.3%,纯度达85%,该方法中提取所需有机溶媒使用量少,操作安全性好,且不需要高温炉加热,降低了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实质内容的进一步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称取藤茶干叶10kg,用微波炉在微波功率900w下进行微波辐射处理后,粉碎至80-100目的颗粒;
(2)将上述颗粒加入到WNT-B型微波逆流提取设备中,再加入100kg水,于微波功率1000w下提取60分钟后过滤,得滤液A,滤渣A;
(3)将滤渣A再加入到WNT-B型微波逆流提取设备中,加入100kg水,于微波功率1000w下提取60分钟后过滤,得滤液B,滤渣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瑞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瑞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油脂中丙二醛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体二元过氧酸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