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乙二胺修饰的痂囊腔菌素A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368.6 | 申请日: | 201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乔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41/38 | 分类号: | C07D241/3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科颍专利事务所 34108 | 代理人: | 徐宝泉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二胺 修饰 痂囊腔 菌素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乙二胺修饰的痂囊腔菌素A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1)乙二胺修饰的痂囊腔菌素A的制备:量取50ml无水乙醇加入150ml的三口瓶中,称取50mg痂囊腔菌素A,将其转移至三口瓶中,将三口瓶置于磁力搅拌加热器上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用恒压滴液漏斗将5ml乙二胺逐滴加入三口瓶内,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水浴加温,保持温度35℃,反应12h;
(2)乙二胺修饰的痂囊腔菌素A的分离提纯: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移入旋转蒸发器中浓缩,控制温度在65℃,时间15min,浓缩后再按0.2-0.4ml的浓缩液中加入三氯甲烷1-2ml溶解,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酸性硅胶薄层层析板上点样,待样品干燥后,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密闭层析缸中,利用酸性硅胶薄层层析板进行分离,得乙二胺取代的痂囊腔菌素A类衍生物,产率为45%,其中展开剂为三氯甲烷(CHCl3)和无水甲醇(CH3OH)体积比为25∶1,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乙二胺取代的痂囊腔菌素A进行了结构确认,相关数据如下: 1H-NMR(400MHz,CDCl3,δ,ppm):16.12(2H,s),6.59(2H,s),5.18(2H,s),5.08(NH,1H,m),4.29(3H,s),4.04(6H,s),3.40-3.71(4H,m),2.03(6H,s);m/z(MALDI-TOF MS)555.09(M+1)
其中所述的乙二胺修饰的痂囊腔菌素A的结构式如下: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师范学院,未经阜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3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