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氧化物半导体为沟道层的混合结构薄膜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401.5 | 申请日: | 201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李桂锋;冯佳涵;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12;H01L29/51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包兆宜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半导体 沟道 混合结构 薄膜晶体管 | ||
1.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分别形成于基板上方的栅、源和漏电极,用于隔离栅电极与源/漏电极的栅介质层,以及用于连接源电极和漏电极的氧化物半导体沟道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介质层为有机介质层;
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沟道层为非晶或多晶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层;
所述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沟道层选自于In-Zn-O、In-Ga-Zn-O、In-Zn-Sn-O、Sn-Ga-Zn-O、Zn-Sn-O、In-Al-Sn-Zn-O、ZnO、以及Ti-O中任一种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为选自于聚四乙烯苯酚(PVP)、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光致抗蚀剂如聚甲基异丙烯基酮、酸催化酚醛树脂、聚烯砜、环氧抗蚀剂以及有机硅聚合物薄膜等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为选自于掺锡氧化铟(ITO)、掺铝氧化锌(AZO)、掺镓氧化锌(ZnO:Ga)、掺氟氧化锡(FTO)、掺锑氧化锡(SnO:Sb)、掺钨氧化铟(IWO)、掺钼氧化铟(IMO)等所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透明导电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4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用移动数据的系统
- 下一篇:流体机械的机壳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