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通体微晶玻璃防滑盲道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0077.9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谢继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君达(凤县)环保资源无害化过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4F15/08;C03C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72170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通体 玻璃 防滑 盲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晶玻璃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是通过控制玻璃的结晶而得到的一种多晶材料。目前微晶玻璃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别门类的材料,其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微晶玻璃板材是微晶玻璃众多品种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新型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强度高、抗磨损、耐腐蚀、耐风化、不吸水、清洁维护方便、无放射性污染等理化特性以及色调均匀,光泽柔和晶莹,表面致密无暇等优异的外观特点。由于微晶玻璃板材各方面性能均优于天然石材,所以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地面及廊柱等高档装修工程中。
现有的微晶玻璃板材在其生产过程中,晶化成型的温度一般在1800度以上,整个晶化时间较长,耗能较高。这种表面平滑的微晶玻璃板材,不适于做地板等防滑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通体微晶玻璃防滑盲道板及其制造方法,要解决微晶玻璃板材防滑性能差,耗能过多,后续加工工序多、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这种室内通体微晶玻璃防滑盲道板,由微晶玻璃粒料烧制而成,上表面有条形凸起或圆形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粒料是在1500℃以上的温度烧结出来的微晶玻璃粒料,由面层微晶玻璃粒料和底层微晶玻璃粒料经两次填料晶化粘结而成;
所述面层微晶玻璃粒料占微晶玻璃粒料总重量的30%~40%,面层微晶玻璃粒料的细度为4~10目,其厚度为1~15毫米;
所述底层微晶玻璃粒料占微晶玻璃粒料总重量的60%~70%,底层微晶玻璃粒料的细度为10~18目,其厚度为5~50毫米。
所述面层微晶玻璃粒料和底层微晶玻璃粒料的原材料和重量配比如下:
尾矿渣 60%~80%;
石英砂 10%~25%;
霞石 3%~15%
氧化锌 1~3%;
工业碱 1~3%;
硼砂 1~5%;
硝酸钠 1~5%;
碳酸钡 2~8%;
硫化镉 0.6~1.2%
所述面层微晶玻璃粒料中4~6目的大颗粒粒料占总面层微晶玻璃粒料的30%~60%。
所述面层微晶玻璃粒料占微晶玻璃粒料总重量的30%,底层微晶玻璃粒料占70%。
这种室内通体微晶玻璃防滑盲道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两次装料入模,先将面层微晶玻璃粒料装入模具中,然后将底层微晶玻璃粒料装入模具中;
步骤二,将模具置入晶化成型设备内;
步骤三,升温,启动晶化成型设备并逐渐升温,使之在6~8小时内升温至900℃~1070℃,模具中的物料晶化成型;
步骤四,保温,在900℃~1070℃晶化温度保持30~120分钟;
步骤五,降温,在至少23小时时间段内从晶化温度逐渐降至常温;
步骤六,拆模,将成型的板材研磨、切割后得到室内通体微晶玻璃防滑盲道板。
所述步骤三的升温过程按以下规则控制:
升温第0~1小时 常温~450℃;
升温第1~2小时 450℃~600℃;
升温第2~4小时 600℃~800℃;
升温第4~6小时 800℃~950℃;
升温第6~8小时 900℃~1070℃。
所述步骤五的降温过程按以下规则控制:
1070℃~900℃ 降温10分钟;
900℃~800℃ 降温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君达(凤县)环保资源无害化过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君达(凤县)环保资源无害化过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