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形振动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0117.X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向一郎;金井直树;大井满;荒井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7/075 | 分类号: | H02K7/075;H05K1/1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振动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便携式电话机等中内置的扁平形振动电动机,尤其涉及其定子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扁平形振动电动机,已知有例如无刷电动机,所述无刷电动机具备:使支轴的一端压入翻边部的不锈钢制圆盘状的定子板;开口部由定子板闭塞且使支轴的另一端嵌入轴安装孔的不锈钢制、剖面呈コ字形状的罩;通过支轴贯通的滑动轴承而被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具有轴向励磁型的转子磁体及偏心锤的转子板;在定子板上重叠且搭载多个定子线圈或电流控制用IC等电子部件的柔性印制配线板。定子板在翻边部的周围具有用于避免转子板在止点的旋转停止的多个定位转矩产生用孔。
在此,定子板为了便于在对柔性印制配线板所需的配线进行供电,具有从圆弧状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耳状的供电端子载置部,并通过该供电端子载置部上的柔性印制配线板与搭载该扁平形振动电动机的设备侧的基板上的供电图案电连接。另外,在定子板中,由于在多个部位穿设定位转矩产生用孔,因此存在焊锡向孔内侵入的问题,因此,定子板具有从圆弧状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安装用脚部,可以通过回流焊锡固接于搭载该扁平形振动电动机的设备侧的基板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484(图2)
在上述扁平形振动电动机中,由于定子板具有从圆弧状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供电端子载置部及多个安装用脚部,因此上述部位从具有圆弧状的开口部的罩的占有面积超出,额外地消耗搭载该扁平形振动电动机的设备侧的基板的占有面积。
另外,对设备侧的基板的基于柔性印制配线板的电连接和基于安装用脚部的机械固定是分开的,安装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仅通过回流处理就能够安装在设备侧的基板上并且能够缩小占有面积的扁平形振动电动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形振动电动机,其具备:定子基板,其具有嵌入有支轴的一端的贯通孔;罩,其开口部由定子基板闭塞且具有嵌入有支轴的另一端的轴安装孔;以及转子板,其通过支轴贯通的滑动轴承而被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具有轴向励磁型的转子磁体及偏心锤,所述扁平形振动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定子基板具有:磁性金属制芯板,其在以贯通孔为中心的周围具有多个定位转矩产生用空缺部;印制配线图案,其配置于在该磁性金属制芯板的表面成膜的第一电绝缘膜上且将搭载电子部件相互连接;以及电极图案,其配置于在磁性金属制芯板的背面成膜的第二电绝缘膜上且通过通孔与配线图案连接,其中,定位转矩产生用空缺部内由第一电绝缘膜和第二电绝缘膜延伸出的表背重合膜覆盖闭塞。
磁性金属制芯板的表面上的第一电绝缘膜及配线图案可以取代现有的柔性印制配线板,并且能够利用第二电绝缘膜上的电极图案通过回流处理面安装在设备侧的基板上,且能够使占有面积缩小。另外,由于定位转矩产生用空缺部内由第一电绝缘膜和第二电绝缘膜的表背重合膜覆盖闭塞,因此能够将电动机内从外界隔断。并且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能够使组装工序简单化。
优选定位转矩产生用空缺部为孔,且磁性金属制芯板具备从外周侧与该孔相连的切口。在使用这样的磁性金属制芯板来制造定子板的情况下,在磁性金属制芯板的表背涂敷第一电绝缘膜和第二电绝缘膜,之后在夹着两电绝缘膜的模压工序中实现表面平坦化时,在大的定位转矩产生用孔中,即使在两电绝缘膜之间混入有气泡,也能够通过模压工序将气泡经由径向切口向外部挤出。因此,能够抑制表背重合膜中的气泡残留,能够构成致密且一体化的表背重合膜,能够抑制裂纹产生。
还优选定子板中贯通孔的周缘附近为第二电绝缘膜的非形成范围,且为磁性金属制芯板的露出部分。将支轴的一端嵌入贯通孔后,利用露出部分将支轴焊接固定于磁性金属制芯板。
在此,由于定位转矩产生用空缺部比较大,因此在仅由第一电绝缘膜和第二电绝缘膜的表背重合膜覆盖闭塞的情况下,在产生冲击等时,该表背重合膜容易产生裂纹等。因此,在电极图案在表背重合膜的第二电绝缘膜上通过而形成时,由于通过的电极图案成为表背重合膜的骨材而进行加强,因此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电极图案所需的固接面积,也能够实现固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精密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形成感测电路的方法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