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氰菊酯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0864.3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张磊;毛桃嫣;谢楷华;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25/04;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氰菊酯水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氰菊酯农药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于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更与农药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厂家过多过滥,总体水平不高,研发力量薄弱,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结构的行业越来越多,农药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乳油、粉剂等农药老剂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耗用原料药30万吨左右,制成各种制剂的成品药约为150万吨。其中,剂型为乳油的成品药约占一半,即75万吨左右。的150万吨农药成品药,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的植物保护。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关于农药的法规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农药性能卓越,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环境相溶性。目前农药剂型中,乳油是十分重要而且市场份额相当大的一种剂型,但乳油因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而使农药成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给农药的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及农药的保管、使用等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且其对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所造成的积累性危害也日益凸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耗用原料药30万吨左右,制成各种制剂的成品药约为150万吨。其中,剂型为乳油的成品药约占一半,即75万吨左右。为此,每年需配套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约40万吨,用于配制乳油。国内每年耗用的150万吨农药成品药,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的植物保护。仅仅在除草剂一种农药中,每年向可用耕地中喷洒的有机溶剂为35万吨。由于农药是均衡喷施的,其中的有机溶剂是被乳化的,故其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了同等数量的工业废液的排放,在沿海和水网地区,流入了江河湖海,对饮用水和水生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我国耕地有2.5亿亩受到农药污染,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左右,实际上情况可能更为严重。我国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是被污染的,而44%的地表水污染是农业造成的。
因此,水乳剂和微乳剂等水基型制剂因其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从而作为绿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液剂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市场竞争色农药而受到重视。的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水乳剂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油基制剂乳油的替代品种,正成为农药制剂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一般来说,用于加工水乳剂的农药原药要求:①熔点小于60.0℃;②具脂溶性,水中溶解度应小于0.1%(1000mg/L)以下,添加的少量溶剂不水溶[1];③在水中能长期稳定;④与其它农药混合时,原药间无化学变化。水溶性高的农药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很大,不能加工成水乳剂。水乳剂的有效成分一般在30%以下,浓度太高,易从水包油型转相为油包水型悬浮体。水乳剂外观为不透明的乳状液,油珠粒径通常为0.7~20μm,比较理想的范围是1.5~3.5μm。
农药水乳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对于农药的施用效果都有重要影响。而其稳定性和分散性,直接受到乳化剂特点及配制方法的影响。由于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所以与水基型制剂配套的乳化剂的研究、筛选对水性制剂的配制尤为重要。高效乳化剂可直接对原药进行乳化配制成水基化制剂,顺应了当今世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据现有产量估算:年产100万吨农药,其中粉剂和乳油占有70%,就是70万吨,按照乳化剂的用量为5%计算,每年的乳化剂需要量为3.5万吨,可谓市场巨大。使用此高分子乳化剂可将原药直接配制成为稳定的水基化制剂,从而大大减少了需将不溶于水的原药配制成为乳油时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的使用。而农药本身的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要求及最终所形成的乳化剂的性质也各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农药,应当采用合适的乳化剂及制备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未经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